聚醚在纺织助剂加工产品中的应用(四)

阮天治,阮静,陈文龙,郭涛,罗水涛,陈权

(广东中山市天信助剂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45)

目录:(第一到第四部分详见8月杂志)


一、聚醚改性硅油主体原料

1、单端烯丙基聚醚结构及特征

2、官能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聚醚改性硅油分类及特征

三、硅氧烷-聚醚共聚物的制备

  1、缩合法制备Si-O-C型硅氧烷-聚醚共聚法

  2、非水解(Si-C)型聚醚改性硅油采用加成法制备

  3、含环氧侧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

  4、改善柔软性、亲水性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

  5、端烯丙基、烷氧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

  6、单端支链型烯丙基聚醚与甲基含氢硅油共聚物制备

  7、长链烷基与聚醚改性硅油

  8、赋予织物去污性的聚醚改性硅油

  9、聚醚与烷氧基硅烷基共改性硅油

  10、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改性硅油

四、聚醚与氨基共聚改性硅油

  1、在氨基硅油主链中引入聚醚方法

  2、在聚醚改性硅油中引入氨基方法

  3、聚醚与氨基共改性硅油

五、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

  1、三元共聚嵌段-氨基改性硅油结构及特征

  2、三元共聚嵌段硅油之合成路线

  3、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的再性

  4、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制备示例

 

(注:本资料从作者即将出版的《纺织印染助剂——物性、制备、应用及化学生态学》一书中择录)


(续上期内容,详见6~8月杂志及CTA纺织助剂网站“专家投稿”栏目及微信CTA666)

五、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

        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与前面所述的氨基聚醚改性硅油不同,它是化学内容不同,而以末端相连的链段所组成的大分子。它们可有不同链段的序列排列方式。可 以是仅含两个链段的A-B结构,也可以是含有三个链段的A-B-A型结构,甚至是含有许多链段的多嵌段结构的  型。多元嵌段共聚物的最大特点,是在合成中能更好地控制序列结构、链段长短,链段间距及分散性等重要参数的设定。还可控制均聚物或不希望的共聚结构的不利影响。嵌段共聚与其他类型的杂交聚合物相比,具有较完善的结构形态,使其性能更优良。

       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虽然与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有相仿之处,但两者结构组成是不同的。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它的聚硅氧烷链段部分与氨基相 连接,可起柔软或平滑作用,如果链段上含有两个氨基,柔软性会更好些;另一部分组成为聚醚链段,与一般氨基硅油微乳液中的非离子乳化剂部分基本一致,主要 起自乳化作用,改善了亲水性、将氨基硅油和具有自乳化功能的线性结合在同一大分子上,具有取长补短功效。可以说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实现了一般氨基 硅油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在这类共聚产品中可选用的聚醚品种较多,根据合成及应用需要,可选用不同工艺路线。常用的聚醚品种有烯丙基聚醚、双羟基封端聚醚、 双环氧封端聚醚、双氨基封端聚醚等。

        1.三元共聚嵌段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结构及特征

       这类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类型,一般由三个结构段组成,即疏水链段(硅氧烷链段)、亲水链段(即聚醚链段)和具有柔软特征的链段(即聚醚胺链段)三个不同结 体组成。硅氧烷链段分子质量的大小,聚醚链段中EO和PO聚合方式及相对摩尔比,以及聚醚胺链段中氨基占有量等,均对产品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使用性能。 可见,合成三元共聚嵌段硅油要比一般氨基硅油复杂得多。

       若将三元嵌段共聚聚醚—氨基改性硅油与前面介绍的氨基硅油相比,有自身优势也存在不足。其优点是,亲水性好,一般不用乳化剂就可以在水中自乳化或分散;二 是通过设定投入原料的比例,可以精确地推断出活性基团在共聚硅油重复链段的位置,以及重复链段的分子质量,这是一般氨基硅油不具备的。

      再者,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在某些合成纤维品种上应用效果优于氨基硅油,例如,在绒毛布上,比如珊瑚绒、不倒绒、割圈绒、长毛绒等织物整理效果有明 显优势,但在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上的使用效果不及氨基硅油的手感。某些产品在应用时,还要与氨基硅油调配使用。三元嵌共聚硅油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与三 元组成结构及合成工艺能否择优选定有直接关系。可选用含氢值在0.1~0.01%范围内的端含氢硅油,分子量应控制在6000~15000范围内。

      聚醚应选定合适的EO和PO共聚方式和量比,这直接涉及到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的亲水性、分散性等主要指标。根据配方设计要求,可调整EO和PO的加料方式、量比,合适的嵌段结构,也可直接选用EO的均聚聚醚。

       氨基聚醚直接涉及及未来产品的柔软度,即可调节终产品在水中的溶解分散性,又可改善织物手感。选用的氨值过高,会带来泛黄问题,过低又会影响手感,这一点 与我们前述的聚醚、氨基共聚改性硅油相仿。对黄变问题要求不严格的带色织物,可提高氨值;对色光要求严格的白色织物,应选择氨值较低品种。作者对美国迈图 公司推出的氨基改性三元共聚分析,就有低黄变与极低黄变之分,与其相对应柔软度也发生变化。一般而言,低黄变产品,柔软度稍差。

       由于硅油部分与聚醚部分存在极性差异,相容性差,由此造成反应物间接触点少,并不是以使两者维持正常反应,通常需加入异丙醇做溶剂,来保障反应的正常进 行,一般用量为35~70%。异丙醇用量较大,又属易燃品,为安全起见,反应后可用其他原料将其取代下来。目前市场上推出一种不含异丙醇的一步法合成三元 嵌段共聚硅油的原料,例如由上海智工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多元封头剂688-3,为端氨基聚醚硅氧烷,该品采用直链型嵌段结构聚合而成。

       688-3可实现与D4或DMe一步法合成三元嵌段共聚硅油,合成过程摒弃了传统使用异丙醇的工艺。据称,采用多元封头剂688-3合成的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相对传统的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结构更均衡,聚合度更高,分子量分布更均匀,并保留了三元共聚产品的优点,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2.三元共聚嵌段硅油的合成路线。有资料介绍,大致有以下三条不同路线合成三类不同品种

     (1)以烯丙基环氧基聚醚、含氢硅油、D4等为原料,先合成双环氧封端聚醚硅油,再与双氨基聚醚加成共聚,其反应机理如下:

        生成物具有

嵌段结构的三元共聚硅油。

       (2)第二种合成方法,用端环氧封头剂1.3一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四硅氧烷,与D4单体用碱作催化剂,催化平衡反应,制备中间体端环氧硅油,然后再与氨基聚醚聚合,也可制备有嵌段结构的三元共聚硅油。其反应机理如下:

        这条路线只有聚醚胺反应物提供聚醚链段。

      (3)第三种合成路线:是端氨基硅油与端环氧聚醚聚合,这个合成只有端环氧聚醚提供的聚醚链段。反应式如下:

        以上合成路线不同,但所得终产品均可称为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只是结构上有差异而已。 有的学者对这种分类方法也不尽然,从ABA、BAB、

 

 

组合,有其          嵌 段共聚更有多种可能。许多又与聚醚结构和氨基链段有直接关系。从已推出的产品来看,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迈图公司提供的产品内容,见表7。表7中七类产品均 属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由于配方结构及合成工艺的不同,它们在应用性能上也产生差异。用于棉和人造纤维,Dema NT、CF-80、1255综合性能较好,而亲水性以1225最好;Dema NT抗黄变性不如其他两者;若论滑度和回弹性以9600为最好,这与硅氧烷链段和聚醚结构中PO占有率较高,氨值较小有关,反映在柔软度上不理想。亲水性 属于中等的,主要用于涤纶/混纺织物,柔软度较好,滑度以238样品最好。这些性能上差异,与氨基位置、分子结构,聚醚结构中EO和PO量比等均有直接关 系。

        介绍迈图公司三元共聚硅油结构特征及特性,也为我们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在评价三元嵌段共聚硅油时,可得出它的优势在于柔软性、吸水性、自乳化、 低黄变等方面更为突出,但也应注意到在滑爽性、耐洗性等方面不及氨基硅油。为了弥补不足,可对三元嵌段共聚硅油作进一步改性。

         3.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的再改性,有以下几条思路

      (1)提高聚醚链段中环氧丙烷占有率和聚氧丙烯聚醚段占有率,可改善其平滑性,或者在三元共聚硅油中,加入弱阳离子型平滑剂;在极弱黄变的产品中,也可考虑加入阴离子平滑剂,这时应注意貯存中分层,不过经混匀不妨碍使用。

      (2)在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的分子中引入侧链活性基团。此法是利用主链上的仲氨基活性基团,将活性基团接枝到侧链上。在应用时,侧链上活性基团,可与纤维发生反应,或自身交联,提高耐久性。

      (3)在聚醚品种选用上可拓宽思路,如调整EO和PO比例,或选用均聚EO(改善吸水性)或纯PO(改善分散性,甚至二者混配使用)开发出有个性的产品。

      (4)采用阳离子化方法。可对主链上的氨基进行阳离子改性,或在侧链上引入阳离子基团,可以改善亲水和耐黄变效果。

      (5)以上三元嵌段共聚硅油具有自乳化性和水中分散特点,但也不绝对化,有的产品使用时,尚需加入乳化剂来改善它的分散性。

       4、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的制备示例

     (1)端烯丙基与环氧基的乙氧化物制备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本文介绍的是主链聚醚嵌段改性硅油。

       选用的聚醚是:CH2=CH-CH2O(EO)nCH2(CHCH2)0,平均分子量为500g/mol左右。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选定的聚醚与端含氢硅油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端环氧聚醚改性硅油,再利用环氧基的活泼性,可与氨基容易进行开环连接的特性,接枝N、N、N'、N'-甲苯-1.6乙二胺与端氨基聚醚,可得主链聚醚嵌段改性硅油。

       例如,在反应烧瓶中加入0.1mol、分子量为8000的端含氢硅油,0.22mol烯丙基、环氧封端的聚氧乙烯醚,再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单丁醇作溶剂, 在110℃,加入8mg/kg的催化剂,反应温度不超过110℃。待物料透明后,再延长2h,即可制得端环氧及聚醚硅油。随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N、 N'、N'-四甲基-1.6乙二胺,端氨基硅油、冰醋酸,在90℃继续保温反应8h,可得黄色。透明粘稠液产品。反应式如下:

       使用时,加入冰醋酸2g及78g去离子水,将其配成20%的乳液,在漂白棉布与涤棉纱卡实验,均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亲水性、白度、手感和耐洗性。
     (2)双末端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制备氨基-聚醚多元嵌段共聚物

      由两末端烯丙基聚醚与两末端Si-H基的硅氧烷在铂催化下加成反应,可以制得下列结构的嵌段共聚物:

         上述生成物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与氨基改性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即可制备出支链含氨基的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如果将上述双端烯丙基聚醚加以调换,采用120g双端甲基烯丙基聚醚:

       再加入330g甲苯及相当于Pt20×10-6的氯铂酸,加以混合,搅拌升温至80℃~100℃。然后滴入68g甲基含氢硅油,反应用AgNO3检验为负反应时,即为终点。然后加入NaHNO3中和,过滤,在50℃/0.13kpa下蒸出溶剂,可得174g,摩尔质量71000g•mol的线性嵌段共聚物中间体(Ⅰ)。

       然后,再与350g甲苯及1.2g氨基改性硅氧烷,500×10-6(CH34NOH混合,搅拌,升温至80℃~100℃,平衡反应7h后,在140℃~150℃/0.13kpa下分解催化剂及蒸出挥发成分,可得以下结构的嵌段共聚物:

       在以上合成中,如果将氨基改性硅氧烷改为环氧基改性硅氧烷,用45g两端甲基烯丙基聚醚:

       350g甲苯,相当于Pt20×10-6的氯铂酸,在以上同反应条件下,与154g含氢硅油反应。取此共聚物186g,加入350g甲苯及15.4g环氧改性硅氧烷,可制备出175g含环氧基的嵌段共聚物。

      (3)双环氧封端聚醚用于多元嵌段共聚氨基改性硅油制备

       如前所述,双环氧封端聚醚由羟基聚醚和环氧氯丙烷反应来制取。双环氧封端聚醚与氨基封端有机硅,在N2保护下,加入催化剂、溶剂,搅拌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用醋酸调PH,经过滤可得成品。

       ①制备双氨基封端有机硅,该原料是制备这类产品的关键原料,分两步合成来完成:

       第一步:采用二氯代烷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与液氨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完成封头中间体的合成。

      第二步,将D4投入反应器中,加热升温,在KOH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再将氨基封头剂加入进行缩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及生成物如下:

 

        ②双环氧封端聚醚与双氨基封端有机硅反应机理如下:

       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无黄变,吸水性好等特点,外观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含固量28.0%~30.0%,PH(1%溶液)4.0~6.0,粘度(25℃)≤600mPa•S,柔软性达4级。

     (4)以双端氨基聚醚为原料,与环氧改性硅油加成反应制备共聚嵌段聚醚氨基改性柔软剂。美国亨斯曼公司ED-2003即为典型例子。该产品第一布先采用端基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制得环氧改性硅油:

       上述生成物再与双端氨基聚醚进行缩合反应,在80℃~85℃保温反应8~10h,在反应中,端基为环氧基的改性硅油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与氨基聚醚进行加成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

 

 


       在反应中,端基为环氧基的改性硅油在催化剂下开环,与氨基聚醚进行加成反应。双端氨基聚醚,在市场上有售。

       有资料称,可将烯丙基聚醚改性,先制备双端基环氧基聚醚,开环后,可与有机胺反应将氨基引入聚醚链段的两末端。还有资料称,用双端环氧基硅烷与氨封端聚醚 合成聚醚嵌段氨基改性有机硅平滑剂;也有采用端氨基聚醚对烯丙基聚氧烷基环氧基醚与端氢基硅油的加成物,进行氨化,得到的双端氨基聚醚,用于多元嵌段聚醚 氨基硅油改性产品中。可见,双端氨基聚醚在制备多元共聚产品中重要性。

      (5)双端氨基聚醚在制备嵌段聚醚氨基改性有机硅平滑剂中应用

        这里采用的双端氨基硅油和双端环氧基硅氧烷,也利用开环聚合工艺路线,其制备分三步:

       ①双端环氧基硅氧烷的合成,其结构式如下:

       ②线性聚醚嵌段硅氧烷的合成。该中间体合成中,先将双端氨基聚醚加到反应器中,再加入异丙醇,搅拌下,加热升温至85℃,然后滴加双端环氧基硅氧烷,于80℃~85℃保温反应6h,然后滴加50%醋酸调PH,可得平滑剂产品,反应式如下:

 

       ③平滑剂配制成乳液方法。用20 g上述生成物,搅拌下加入乳化剂(AEO3∶AEO9=1∶1)混合物4g,搅匀,边搅拌边加水,稀释成含固量30%的乳液。双端环氧基硅氧烷与双端氨基 聚醚之比为1∶2时,在PH为5,用量为20g/L时,能达到良好的整理效果。当两者之比大于1∶1时,合成的整理剂耐酸碱盐稳定性差,原因是聚醚链段占 比例较小。

        从表8可看出双端氨基聚醚占比例越大,亲水性明显增加,白度下降,手感提升空间不大,白度下降是氨基数目增加引起的;在1∶4时,平滑手感反而下 降;1∶1~1∶2时,亲水性增加明显。综合考虑,以1∶2为好。这种合成物用量为10g/L时,平滑剂能在织物上较好的成膜,表现出优异的手感。表8反 映了不用配比时的整理效果。

       (6)季胺化聚醚嵌段聚硅氧烷的制备

       季胺化聚醚嵌段聚硅氧烷在分子主链结构中嵌段有亲水性季胺化聚醚基团的一类聚硅氧烷,又称嵌段型聚醚有机硅季铵盐。有研究人员称,可采用α、ω-二羟聚二 甲基硅氧烷与Ν、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反应,先制成端基为羟基、侧基含甲氧基、氨基,且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硅油。

       然后与3-氯-2-羟丙基三甲氧基氯化铵反应,制得织物抗菌整理用聚硅氧烷季铵盐,将其乳化后,用于织物后整理,能提供柔软和抗菌效果。也有研究人员以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与D4反应,先制得端含氢硅油;然后与端烯丙基聚醚、环氧丙烯醚反应得到端环氧基嵌段聚醚聚硅氧烷,最后再与叔胺进行开环反应,合成出聚醚聚硅氧烷季铵盐嵌段共聚物。

       有研究人员利用环氧基聚醚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四甲基乙二胺开环加成反应,合成出季胺化聚醚嵌段聚硅氧烷。曾推介,在三口瓶中加入计量的α、ω- PESO(聚二甲基硅氧烷)升温至设定温度,然后按n(环氧基)∶n(氨基)=1∶0.5~1∶2.0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反应数小时后,再加入适量有机 酸,最后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可得浅棕色透明粘稠产品。

       使用时,可取季胺化聚醚嵌段聚硅氧烷20g,加入4g脂肪醇聚氧乙烯混匀,再在搅拌下滴加去离子水,用醋酸调PH至5~6,所得乳体含固量为30%。使用 时,取1g硅乳,用100g水稀释配成工作液。应用时,在纤维表面有良好的成膜性、光滑感;当氨值为0.22mmol/g、PH=6、硅乳用量为4g/L 时,织物弯曲刚性明显降低,折皱回复角增大,吸水性强,白度基本不变。

       (7)嵌段聚醚与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按交替排列共聚这里采用的聚醚嵌段中60%以上的为-CH2CH2O-基(EO),各聚醚的嵌段平均摩尔质量为200~10000g·mol-1;各聚硅氧烷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00~30000g·mol-1。氨基硅油与聚醚按型交替排列共聚时,配成的柔软剂不仅可赋予良好的柔软风格,而且整理后织物具有亲水性、抗静电性,与硅烷复配后还有浓色化功能,配制产品可以减少或不用乳化剂。结构通式如下:

        以上嵌段共聚物的氨当量应在800~10000之间,若小于800,易引起织物泛黄;若大于16000,则平滑性,柔软度不足,而且溶液的稳定性会变差。 这类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用于棉、羊毛、尼龙、涤纶、丙烯腈及它们混合纺织物后整理,在质地(柔软平滑性)、吸水性、抗静电等方面优于一般 氨基硅油或用聚醚再接枝的改性氨基硅油。

        例如,以下A、B、C、D四种嵌段共聚物,虽然结构上有点类同,由于有机硅链段长短变化和聚醚结构中EO和PO加成数等结构变化,也造成了物性上差异和不同的应用效果。


 

       实验证明,上述嵌段共聚物A、B、C、D配制的柔软剂经处理五种织物,在风格、耐久性、吸水性、及抗摩擦带电性方面,均比下列结构氨基与聚醚共改性的聚有 机硅氧烷要好。用上述A、B、C、D嵌段共聚物处理染色织物,可使织物的柔软性,色的鲜艳性及浓色性同时得到改善。

        对A、B、C、D四中嵌段共聚的评价如表10。

        以上测试液有机化合物浓度为0.5%,将100%棉坯布(60支漂白)、羊毛细布、尼龙绸、平织布、聚酯针织布、腈纶纤维毛调浸渍处理,100g织物约附 0.5g有机硅化合物,试验表明,嵌段共聚物A、B、C、D处理织物,在风格、耐久性、吸水性及抗静电方面都比氨基与聚醚共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配制的柔软 剂效果好。

      (8)高固含量多元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该产品以D4、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制取端基含氢硅油中间体,通过环氧氨化法,将烯丙基环氧聚醚,端氨基聚醚引入分子链中制得高固含量多元嵌段共聚物。

       经冰醋酸处理及水稀释后,可得到稳定的整理液。当整理液用量为30g/L时,纤维表面如同镀了光亮的薄膜,对粘胶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影响较小,而显示出柔软度、白度、耐摩擦性均较好的整理效果。例如:

       在反应釜中加入50kg浓硫酸、D4和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在酸催化条件下进行开环共聚反应,可制得端基含氢硅油中间体。然后,加入55kg纯碱将PH值调至中性后,在600Pa,105℃下除去低沸物和生成的H2O,再加入氯铂酸和一定量的烯丙基环氧聚醚,使硅氧烷结构中的活泼氢与烯丙基环氧基聚醚进行加成反应,进而在结构中引入端基环氧基团,随后再加入适量的氨基聚醚,继续反应4h,得到的终产品结构如下:

        取上述5g多元嵌段共聚物,用冰醋酸调至PH=6后,边搅拌边缓慢加水稀释至30g/L,可得到均匀的白色乳液。用于织物整理,一浸一轧,轧余率70%, 在80℃予烘3min,再在120℃烘焙5min。经试验证明,粘胶纤维的手感、白度、透气性能、摩擦系数等综合整理效果较好,同时保留了粘胶纤维特有的 沟槽结构。

       (9)氨基聚醚在冰感硅油中应用

       冰感硅油是广东市场上炽热风靡一时的产品。据报导,最新技术直接采用嵌段共聚合成。该品种采用环氧硅油、特殊的氨基聚醚、异丙醇,在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 75℃,保温反应3h,进行开环共聚,然后用30min滴加改性剂,进行加成反应,在保温反应4h。待物料透明后,再延长反应1h,降温即可。

       产品粘度(25℃)为600~3000mm·s-1,经对比实验,粘度(25℃)在2510mPa·s,平均分子量在31200时,冰凉感、柔软性、滑感、亲水性等综合效果最好。

       总之,多元共聚嵌段聚醚改性氨基硅油,在合成中,由于工艺,投料方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控制等条件的不同和变化,对终产品应用性能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不同的纤维、不同的应用条件和要求,除有针对性配方设计外,生产中各环节的把握、控制也不容忽视。另外,关于A-B嵌段共聚,本文在聚醚氨基共聚部分已阐述,本部分未再诠释。

 

 

参考文献:

[1]合成纤维油剂讲义.天津市轻工业化学研究所[R].1978.

[2]段成发.合成纤维油剂需要表面活性剂情况[J].天津市轻工业化学研究所,1983.

[3]董永寿.纺织助剂化学与应用.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M].2007.

[4]滨村宝.刈米孝夫(日).纤维加工用药剂[R].日本在华技术交流资料,1983.

[5]丛岩等.对德国斯托克豪公司油剂技术交流汇编[A].纺织部科技司,1982.

[6]胡耿源等.新型涤纶高速纺油剂组分[J].表面活性剂工业,1985,1.

[7]陈长华.合纤油剂的发展[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1, 4.

[8]张继孟等.涤纶短纤维研究报告[R].天津市轻工业化学研究所,1985.

[9]梅自强等.纺织工业中表面活性剂[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10]翁星华等译.非离子表面活性[M].轻工业出版社,1983.

[11]James E Obetz.涤纶变形线纺丝油剂的发展[N].日化简讯,1985,3.

[12]刘程.表面活性剂应用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13]吉田宏等(日).合成纤维的纺丝整理剂及合成纤维[P].专利号:961134410,1996.

[14]山本寿男等(日).供纤维长丝在热处理工序的润滑剂[P].专利号:9711308.8,1998.

[15]丁忠祥,杨新伟.纺织染整助剂[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16]山本寿男等(日).合成纤维处理剂和合成纤维处理方法[P].专利号:99102545.8  1999.

[17]滨村宝等(日).纺系纺绩油剂[R].在华技术交流手稿,1983.

[18]天津轻化所情报室.化学纤维纺纱油剂(一)、(二) [J].天津轻工业化学研究所,1988.

[19]宋佩珍等.松本油脂公司E-650、E-600油剂剖析[J].天津市轻工业化学研究所,1984.

[20]产品介绍.江苏海安石油化学厂[Z].2007.

[21]山本寿男(日).纤维长丝在热处理工序的润滑剂及赋予润滑性方法[J].N1186886A.

[22]常致成.油基表面活性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3]解如皋等.化纤油剂的分析与检验[M].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

[24]杜小鹏等.双环氧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在热转印花带中应用研究[J].有机硅材料,2008,1.

[25]Pimes A N et、al、us  4184004 1980.

[26]摘要.环氧改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J].纺织印染工业,2013.

[27]Westall SDE 赋予织物去污性的聚醚硅油[R].3539714,1986.

[28]陈斌等.嗪基改性氨基硅油制备及复配工艺[J].纺织助剂,2016,5.

[29]任新华等.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及在棉织物整理中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校,2009,2.

[30]赫纳W等.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及共作为耐水解润湿剂的用途[A].CN101092483A2007.

[31](Kida N)P-kokal.一种多功能整理剂[A].平7-54275(1995).

[32]阮天治等.有机硅产品制造、改性、混配及分析方法资料汇编(二)[M].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2006.

[33]有机聚硅氧烷(技术转载)[ER/OL].今日有机硅采购网,wwwyig168cn.

[34]特种有机硅指引[A].美国迈图公司,2012.

[35]刘瑞云等.活性聚醚对氨基硅油的改性研究[J].印染助剂,2007.5.

[36]沈一丁等.低张用氨基改性聚醚硅油柔软剂的合成[J].有机硅材料,200216(3).

[37]安秋凤等.氨基改性聚醚硅油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应用[J].化学研究及应用,2005.5.

[38]李宗石等.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工艺[M].轻工业出版社,1990.

[39]王培义等.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0]来国桥,叶松民.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

[41]中大科技内参[N].2002(9).

[42]黄文润.硅油及二次加工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3]冯玉.有机硅高分子及其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4]王祥荣.纺织印染助剂与应用[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5]黄良仙.环氧改性硅油的制备[M].新型表面活性剂汇编,2009.

[46]赵陈超.有机硅乳液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7]卿宁等.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N].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13.

[48]张招贵.环氧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J].印染助剂.

[49]Lautenschlager  HT,Heller  A us.63.26061,2001.

[50]蔡继权.嵌段聚醚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N].纺织导报,2012,4.

[51]程建华等.环氧改性水溶剂硅油的合成[J].有机硅材料,2003.7(6).

[52]雷志涛等.三元共聚嵌段硅油的结构变化及应用性能探讨[J].纺织助剂2013,4.

[53]黄良仙等.端氨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及应用[J].纺织助剂,2015,2.

[54]阮天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C].中国精细化工学会第六次学术论文,1987.

[55]黄飞等.改性有机硅柔软剂[J].印染助剂,2007,3.

[56]郝奎元等.聚醚嵌段氨基改性有机硅平滑剂的合成及应用[J].印染助剂2012,12.

[57]刘瑞云等.主链聚醚嵌段改性硅油BW的合成与应用研究[J].纺织助剂2012,5.

[58]安秋凤等.生态织物整理剂-聚醚/氨基硅油的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04,1.

[59]习娟等.亲水性聚醚/氨基硅烷乳液成膜形貌及应用[J].印染助剂,2012,2.

[60]庄宝路.亲水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J].印染助剂,2006,4.

[61]苏喜春等.环氧基改性有机硅乳液的制备[J].纺织助剂,2000,2.

[62]范艳萍等.亲水有机硅柔软剂的研发与开发[J].印染助剂,2005,7.

[63]刘瑞云.反应性氨基硅油的季胺化改性研究[J].纺织助剂,2004,3.

[64]暴军萍等.硅油乳液的制备及乳化条件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9,6.

[65]尤建鹏等.新型亲水有机硅柔软性的应用性研究[C].广东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66]张英等.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J].纺织助剂,2014.

[67]刘瑞云.主链与侧链氨基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研究[J].纺织助剂2014,9.

[68]陈刚等.嵌段改性硅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印染助剂,2012,2.

[69]叶骎伟等.嵌段型冰感硅油BS的制备和应用研究[J].纺织助剂,2015,12.

 

作者简介:

阮天治,高级工程师,在广东、江苏、山东工作多年,经验丰富,长期在研究单位从事表面活性剂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大企业工作阅历。

历任研究室主任、科研科长、总工程师等职,有四十多年研发经验,其中从事纺织助剂开发已达三十余年,具有较深的专业造诣。

现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化学专家,曾任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化学专家、天津市日用化学工业协会理事,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烟台分会会员。

在 纺织后整理助剂研发上,曾倾注大量心血,仅软片(柔软剂)成熟技术达三十项,涵盖各类品种,多项成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近几年,研发成功的五种阴离子 柔软剂,独具特色,用于棉和针织品整理,具有其他产品不具备的柔软、滑爽、无黄变、瞬间吸水、缝纫性好五大优势,成为棉、针织品,尤其是出口针织品首选品 种。

 除掌握有机硅(包括阴离子平滑剂)、硅油精等后整理助剂生产技术外,在前处理和染色工序也可提供多项产品,如煮练剂、皂洗剂、毛能净、乳化剂、渗透剂、匀染剂、抗静电剂、平滑剂、硬挺剂、螯合剂、纺练纺纱油剂等。

目前,集四十多年经验,正在撰写《纺织助剂概论》,第一次将纺练纺纱油剂、有机概念图列为章节专述,还将有机硅及最新技术、绿色环保理念等作为成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话:13773745606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作者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公司)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 阅           投 稿           书 橱        更多杂志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