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
古稀厂长出山 南京企业成功复制第一代将帅服
中国纺织网
2009/4/7
浏览数:629 (从2018年5月开始统计)

南京3503服装总厂历时4个多月,成功复制了一件50多年前新中国首次授衔时的将帅服。日前,这件服装已被送到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其制作工艺得到军事博物馆专家的高度肯定。

  参与第一代将帅服制作的古稀老厂长出山

  今年5月,中国军事博物馆找到3503厂市场部,说该馆的一件新中国第一代将帅服已经老化,个别地方出现破损。由于这件将帅服当年就是在3503厂制作的,现在请工厂帮助复制一件。

  3503厂市场部负责人赵宁启说:“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同时,我们又感到压力巨大。除了从军事博物馆借出的一件样品外,所有的面料、辅料、饰品等都一无所有,而且连现在什么厂家生产这些面辅材料也无从得知,掌握当时关键工艺如金线刺绣等的老专家大多已很难找到了。”

  工厂主管市场营销工作的副厂长杨建强了解到,已退休的老厂长王寿大曾参与过第一代将帅服的试制生产。他们找到已经73岁的王寿大,请他出山帮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老厂长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王寿大10多岁时就在3503厂学徒。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身体非常硬朗。他说:“能在有生之年参与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激动,但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当年我们都是分开制作的,剪裁、做领子、做袖子等都不在一起工作,相互保密。我是负责做袖子的,至于领子怎么做,对我来说也很难。”

  光收集材料就花了两个多月

  制作将帅服的第一步是收集全面料、纽扣、饰物等材料。第一代将帅服采用的是蓝色的华达呢,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这种面料,必须找到工厂重新生产。王寿大和几名技术人员带着原版将帅服找到一家纺织厂,和纺织厂的工程师一起研究原面料的颜色和成分,经过几十次的调试,终于织成了和原来一样的华达呢。

  将帅服上的6个纽扣也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王寿大说:“我先与原来生产这种纽扣的工厂联系上了,但这家工厂早就不生产这种纽扣了。接下来,我们只好去联系生产纽扣的模具厂,先生产模具,再研究原扣子的材质,最终做出了和原来一样的纽扣。”

  “衣服上刺绣用的金线和银线也是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有时找到了,到厂家一看,不一样,只能再找。收集全这些材料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工厂工程师许可告诉记者。

  一针一线都按原来的方式制作

  收集全了材料,8名技师就开始制作了。“第一套将帅服多数地方是手工制作的,也有部分是机器完成的。为了确保和原来的一样,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按照原来的方式完成。”王寿大说,衣服上的很多饰物都是手工刺绣的,工作人员先把刺绣绘制成图,输入电脑,一共要绣多少针,每一针多长,都精确到毫米。

  刺绣用的金线、银线都是镀金和镀银的,且有一定弹性,很难绣,穿进去就无法拉回。王寿大找到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刺绣专家,可专家们表示,这种质地线的刺绣以前没遇到过,很难掌握。王寿大又找到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专家,苏州的几位刺绣专家和他一起研究了这种特殊的刺绣。最后,通过给布料上浆等办法完善工艺。

  肩上军衔的制作也是一大难关,要在衣服肩部两侧6个五角星上绣上银线。五角星的质地是不锈钢的,和原来一样,在五角星上要打20多个孔,刺绣的线就从这些孔穿过。工作人员用微型钻床在纽扣大小的五角星上打了20多个孔。

  不久前,工厂将这件复制品送到了军事博物馆。专家惊叹,太完美了,完全超越了原版将帅服。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作者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公司)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