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柔软整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祝令海

(汕头拓信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515000)


摘  要: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蚕丝等经过漂练、染色、印花加工或功能性整理后,由于蜡质和油污的去除使纤维受到一定的损伤,织物变得较为粗糙,光泽变暗,甚至影响缝纫性能,因此需要进行柔软整理。

合成纤维的手感比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差,合成纤维织物经过高温定型后,手感变得非常糙硬,只有通过柔软整理才能赋予织物天然纤维的柔软手感,来提高其性能。

关键词: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有机硅;硅油斑


 

前  言

有机硅柔软剂能赋予织物柔软滑爽、丰满有弹性的手感,以及防皱、耐磨、耐水洗和缝纫性好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因而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但在柔软整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比如硅油斑之类的疵点,给染整加工带来很大麻烦。

本文针对柔软剂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疵点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加以阐述。

一、柔软剂的分类

柔软剂大体可分为脂肪酸衍生物类和有机硅类两大类。

脂肪酸衍生物类是传统上广为使用的柔软剂,有机硅类是后来居上的新品种。有机硅类柔软剂的发展速度很快,不断地有各种性能和功能的新产品在开发上市。

由于有机硅柔软剂不但比脂肪酸衍生物类柔软剂效果更佳,而且耐久性也很好,所以在纺织品柔软后整使用中,已经占有主体地位。但是,正是因为它的耐久效果好,给去除也带来一定的难度,使回修或回修复染处理变得困难。如果产生硅油斑就更加头疼,很难回修。

有机硅类柔软剂,在离子性上,大多为阳离子、弱阳离子或非离子。所以在生产加工时经常与固色剂同浴处理,处理浴温度一般为30~45℃。柔软处理后也不要洗涤,经焙烘后其反应成膜的坚牢度更高。如果操作不当,有机硅类柔软剂很容易发生破乳漂油问题。有些需要在染色机上进行处理,如成衣、纱线、散纤维、染色后在染缸内上柔软剂等,时间久后容易发生设备内有机硅物质的残留物。对它清除回修比脂肪酸衍生物类柔软剂更加困难。

有机硅水溶性较差,在染整加工使用中必须经过乳化后才能使用。为了增加硅油的水溶性,一些硅油里加了些自乳化剂,使其在水中具有自乳化功能。因此,如果在使用中不掌握有机硅油的性质特点,严重违反规定要求的工艺条件,就会出现破乳漂油产生硅油斑等问题。

二、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特征

有机硅柔软剂适宜的工作条件及理化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工作浴PH值在5~6.5较为稳定;

(二)工作浴最适宜温度为30~45℃;

(三)离子性,多数品种为阳离子,其次为非离子;有个别品种为阴离子型(比较各品种的柔软效果,阳离子型的普遍占优)。

三、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阶段大概分为四代:

第一代:二甲基硅油、羟基改性硅油

特点:成本低,不耐洗,易破乳。

第二代:环氧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特点:不亲水、易破乳,环氧基改性侧重干爽、氨基改性侧重滑爽,氨基改性硅油存在黄变问题。

第三代: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特点:亲水性好,不易破乳,但手感比较差。

第四代:线性嵌段共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特点:亲水性好、手感柔软、低黄变、不易破乳。

四、有机硅柔软剂应用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PH值对硅油的影响

柔软剂的稳定性对PH值比较敏感。一般染整加工过程中,棉织物要进行前处理,而前处理时通常要用到碱或碱性物质处理,以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有的织物还要进行丝光,这些工序用到的碱进入纤维内部不容易被洗净,用活性染料或还原染料染色的也要用到碱,因此在后整理时布面有可能呈碱性。

涤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后也要经过还原清洗,尤其使用保险粉和烧碱做还原清洗的,如果清洗不干净,也会造成布面呈碱性。而一般普通硅油是不耐碱的,在碱性条件下容易破乳,在做浸轧柔软加工时开机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粘辊现象,从而产生硅油斑。

★解决办法

1.在柔软加工前,布面必须洗净碱剂。

2.在工作液中加入醋酸,保持轧槽PH=5~6。

(二)定型机车速因素的影响

染厂定型机在生产如雪纺、仿真丝、巴里纱等超薄织物时,车速很快,有时可以达到60~80米/分。但由于薄织物带液量较少、织物本身渗透性不好、再加上硅油亲水性不好,普通硅油耐剪切又不好,织物带上来的硅油液就会在轧辊上倒流而易造成粘辊。

★解决办法

1.尽量控制车速。

2.改善布面渗透性。

3.使用时要注意更换轧槽工作液,经常清理轧辊。

4.改进硅油的耐剪切性。

(三)缸内上柔软剂易出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一定的手感风格和工厂实际生产需要,一些工厂往往要在缸中做浸渍柔软整理。但普通硅油由于结构因素和染缸内残留物等原因,一些硅油及混合物会沾到缸壁上,时间久了,缸壁上会形成一些黑色的油类粘稠物,这些东西沾到布面上就会形成硅油斑类的斑点。

★解决办法

1.加强清洁工作。

2.尽量选用稳定性好的缸中硅油。

3.缸中过硅油前布面要洗净,不要带碱;适当加点酸,PH值调到6左右为宜。

(四)硅油凝聚现象

在含有短纤维的织物上如棉布、T/R布、磨毛布、绒类、或食毛织物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有部分短纤掉落下来,布面上掉落下来的短纤维在轧槽中累积,被硅油沾粘产生粘聚物,这些粘聚物很容易随着工作液被带到轧辊上,形成粘辊或硅油斑。

还有如果水质比较差时,普通硅油也会凝聚产生粘辊现象和硅油斑出现。

★解决办法

1.开车前做好清洁工作,发现布毛随时清理。

2.上硅油前尽量把布面布毛洗净。

3.选择亲水性好的硅油,可以减轻硅油凝聚问题。

(五)温度对硅油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很多硅油都不耐高温,尤其是夏天,南方很多工厂温度很高,加上布面温度过高,有时轧槽温度可达到60℃,这严重影响硅油的稳定性。普通氨基硅油因温度过高,弹性变化较大, 而产生粘辊、漂油、破乳等,从而产生硅油斑。

★解决办法

1.待布冷却后再上机过硅油。

2.要用常温水化料,尽量降低硅油工作液温度。

3.选用耐高温稳定性好的硅油。

一般轧槽中的温度不超过40℃为宜。

(六)时间对硅油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一些硅油耐剪切较差,硅油乳液使用时间过长,会出现粘辊现象,有些质量较差的硅油,还会在轧辊上结皮,粘到轧辊上,产生硅油斑。影响开车和质量。

★解决办法

工作一段时间后,要停机做清洁,更换工作液。应加强清洗,一般可用去油剂和清洗剂,配好比例后在轧辊上擦洗。

(七)浓度对硅油的影响

硅油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浓度过高,工作液粘度过大,就容易产生粘辊或结皮,从而产生硅油斑;如果把高浓硅油原液直接接触到布面,就会产生硅油斑。

★解决办法

合理设定工艺,尽量使硅油工作液浓度不要太高,加强操作管理,不要将硅油原液弄到布面上。

(八)离子性对硅油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硅油或柔软剂的品种有阳离子、非离子、阴离子型的,比较各品种的柔软效果,阳离子型的普遍占优,因此工厂使用的很多硅油都是阳离子型的,而有的增白剂或其他助剂为阴离子型,这两种或几种助剂同浴使用就会产生阴阳电荷吸引反应,造成凝聚而粘辊。

★解决办法

1.加工中必须考虑离子性一致。

2.柔软和增白同浴时增白剂尽量选用非离子型的。

(九)柔软剂对织物黄变的影响

氨基硅油的氨基易于被空气氧化形成发色团,从而使织物泛黄。布面碱剂含量多,pH偏高,高温烘干时棉织物就容易泛黄;贮存中污染气体引起储存泛黄。

★解决办法

1.尽量选用线性嵌段共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2.加强工艺控制,控制烘干温度,加工时适当加些抗热黄变整理剂来控制高温黄变。

3.加工时适当加抗酚黄变整理剂来控制储存黄变。

(十)水质对有机硅柔软剂的影响

有些工厂使用的水质较差,水较硬,里面钙镁离子含量较多,使用普通硅油会发生反应,产生凝聚或硅油斑;水质不好,里面的微生物、海藻等杂质含量过高,对柔软剂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工厂使用回用水,里面含有一些没处理好的一些化学成分,都可能影响柔软剂的稳定使用。

★解决办法

1.针对微生物、海藻等杂质,可过滤沉淀去杂后再使用。

2.针对水质太硬,要对水软化后再使用。

3.尽量选用稳定性好的硅油。

4.针对回用水,使用前要测试水的PH值,用酸调到6左右再使用。

三、结论

影响硅油使用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一)PH值对硅油的影响;

(二)定型机车速因素的影响;

(三)缸内上柔软剂易出现沾缸的问题;

(四)硅油凝聚现象;

(五)温度对硅油的影响;

(六)时间对硅油稳定性的影响;

(七)浓度对硅油的影响;

(八)离子性对硅油稳定性的影响;

(九)水质对有机硅柔软剂的影响。

预防的措施就是要制定合理的工艺,选择稳定性好的硅油,严格按规定工艺条件操作,避免影响硅油稳定性因素的出现。

以上这些是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简介:

祝令海,染整专业,工程师, 从事印染行业三十多年,管理经验丰富,从事多年国企中层干部、大型上市公司中层干部、中型企业厂长工作。对针织和梭织的前处理、染色、印花(涂料、活性、分散、酸性印花等)、后整理的工艺及加工都很熟悉。帮助工厂解决过很多染色和印花的疑难问题。

熟悉各工序印染助剂的应用,对后整理助剂具有一定的复配能力,比如调配各种风格的手感,防水剂,硬挺剂等。

在《CTA纺织助剂》杂志上发表过《湿摩擦牢度提升剂TF-2397的应用研究》、《抗热黄变剂TF-621的应用研究》、《增重硅油TF-4567的应用研究》等论文。

手  机:13367276176

邮  箱:1249310945 @qq.com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作者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公司)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 阅           投 稿           书 橱        更多杂志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