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叶骎伟,高海江,王传忠,徐剑飞,凌伟平

(建德市白沙化工有限公司  杭州建德  311600)

摘要:本文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主要合成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非离子乳化剂S-80和1312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分析了增稠剂合成中丙烯酸的选择、中和液PH值、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以及共聚的温度和时间对增稠性能和稳定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涂料印花;增稠剂;引发剂;交联剂;性能


前言

       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人们目前所熟悉的工业增稠剂基本起源于2O世纪。按其功能团分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1953年,Goodrich公司最先人工合成增稠剂,我国相关的开发工作,则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属阴离子型增稠剂,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合成增稠剂,尤其在印染方面。

       纺织品及涂料印花生产中加入增稠剂可使印花产品给色量高,印花轮廓清晰,色泽鲜艳饱满,提高产品的透网性和触变性,给印染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印花色浆增稠剂过去多用 天然淀粉或海藻酸钠,由于天然淀粉成糊困难、海藻酸钠价格较贵等原因,现在逐渐被丙烯酸型印染增稠剂所代替。

1.试验  

       1.1 主要原料及仪器

       1.1.1 主要原料

       丙烯酸: 工业品,冰晶级 ≧99.9%,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普酸:工业品,≧99.0 上海华谊化工有限公司;液碱: 工业品, 离子膜碱,衢州金迪化工有限公司;航空煤油:工业品,齐鲁石油化工公司;S-80:工业品,海安石油化工厂;丙烯酰胺:微生物法AM100%,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试剂AR,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自制,电导率<4;乳化剂1312:工业品,华界化学有限公司;某品牌增稠剂A。

       1.1.2 主要仪器

       高速电动搅拌器,2L四口烧瓶,带夹套盘管的不锈钢反应釜,温度计(0~150℃),调温电热套,电子天平,电热烘箱,NDJ-4型旋转粘度计,测色配色仪SF600X等。

       1.2 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的制备

       1.2.1 小料配置

       A料:460g过硫酸钾和460g过硫酸铵溶于14Kg去离子水,备用。

       B料:400g亚硫酸氢钠溶于14Kg去离子水,备用。

       1.2.2 中和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2L四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200g;冰晶级和普通级相混合的丙烯酸:290g,搅拌下滴加质量分数为32%的液碱,控制滴加速度,缓慢滴加。当液碱滴加量至中和基本结束时,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再继续滴加适量的液碱,降低滴加速度,测试中和液的PH值。PH=6.0~6.1时,即停止中和。将中和液冷却至30℃,加入预先配置好的A料,然后出料至反应釜。

       1.2.3 乳化、聚合

       反应釜加入中和液前,先将煤油和S-80加入带夹套盘管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使其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中和液,高速搅拌乳化15~20min。接着开始聚合反应,开启搅拌,开始缓慢分多次加入配置好的还原剂B料。

       釜内物料开始反应,温度缓慢上升。根据温度上升的速度,调节夹套和盘管内的冷却水,控制反应速度和反应聚合过程。当物料逐渐转为浅黄色粘稠状时,反应基本完成。反应温度不再上升时,停止搅拌,关闭冷却水,在50~60℃继续保温反应2h。保温结束,加入乳化剂1312,混合搅拌15min,即得到目标产物,出料至包装桶。

       1.3 性能测试

       主要测试合成增稠剂的增稠性能、流变性、耐电解质性能、耐酸性和抱水性。

       1.3.1 增稠性能

       用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的增稠剂原浆,用NDJ-4型旋转粘度计4#转子,转速6r/min,在室温条件下测试其粘度。

       1.3.2 流变性能

       用去离子水配制1%的原浆,用NDJ-4型旋转粘度计4#转子测定在不同转速下原浆的粘度。绘制粘度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即流变曲线,并计算粘度指数(PVI)值。

       1.3.3 耐电解质性能

       用去离子水配制1.5%的原浆,然后逐次加入定量NaCl,测定其粘度。

       1.3.4 耐酸性

       用去离子水配制1.5%的原浆,然后逐次滴加定量的冰醋酸,测定其粘度。

       1.3.5 抱水性能

       用去离子水配制1.5%的原浆,将带有刻度的层析滤纸(宽2cm)垂直插入原浆中,测定一定时间后滤纸上的渗水高度。

       1.4 涂料印花工艺

       色浆配方:

       分散红          3g

       增稠剂          5.5g

       水              100g

       织物:纯棉白布。

       工艺流程:调浆→印花→烘干(80℃,3min)→焙烘(130℃,3min)→成品。

       1.5 印花性能测试

       1.5.1 表观得色深度

       由测色配色仪SF600X测得K/S值表示。计算渗透率和色泽不匀度指标。

       1.5.2 摩擦牢度

       参照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2.影响增稠剂合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增稠剂合成原料丙烯酸的选择

       合成增稠剂单体一般由三种或更多的单体聚合而成,主单体一般为羧酸类单体;第二单体一般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第三单体是具有交联作用的单体。丙烯酸是合成增稠剂最基本的单体,丙烯酸的品级直接影响增稠剂的性能。

       一般选择冰晶级丙烯酸和普通级丙烯酸复合使用,两者比例可调整,比例越高,合成的增稠剂品质越好。但该乳液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合成时瞬间释放的热量很大,比例越高释放的热量越大,导致控制难度加大,故不能全用高纯的冰晶级丙烯酸。各公司可按照需要,选择合适比例。

       2.2 丙烯酸中和液的PH值对增稠剂粘度的影响

       丙烯酸中和液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丙烯酸聚合速度和聚合物的增稠性能。该反应为自由基乳液聚合反应,中和液PH值对丙烯酸的聚合活性,和水相反应体系中丙烯酸的含量影响很大。该聚合反应主要在水相中进行。PH值过低,会使体系中丙烯酸含量较多。当聚合反应进行时,水相和油相的丙烯酸的平衡体系被打破,使水与油的界面膜变得不稳定,从而可能会导致破乳爆聚,生成凝胶。

       同时,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区间较宽,相对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增多,导致增稠剂粘度较低;PH值过高,则相应反应体系聚合速度降低,反应物转化率低,得到的反应目标产物减少,导致增稠剂粘度下降。增稠剂的粘度随着中和液PH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PH值=6.0~6.1时,合成的增稠剂粘度最大,性能最稳定,故选择中和液的PH值为6.0~6.1。

       2.3 交联剂用量对增稠剂粘度的影响

       交联单体对增稠性能影响至关重要。不引入交联单体,聚丙烯酸为线性高分子,增稠作用主要靠分子间的运动阻力产生的粘度而产生增稠能力,且效果不佳;引入适量的交联剂,聚合时,使增稠剂由二维结构转变成共聚网状的三维结构。

       吸水膨胀后,水渗入网状结构,使网状结构的共聚物膨胀,有效地限制水合离子基团的自由运动。但交联剂过多,也会使聚合物的交联点太多,吸收的水分子减少,不能有效膨胀,增稠能力下降。由系统的实验可知,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2~0.03%较为适合。

       2.4 引发剂的影响

       增稠剂的合成反应为反相乳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用量,会影响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的多少。在链引发阶段,自由基的数目越少,制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产品性能就越好。但引发剂过少,会使反应引发的诱导期延长,导致反应不完全,反应转化率低,极易产生凝胶。引发剂过多,则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过多,副反应增多,交联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甚至引起暴聚,使反应难以控制。

       实验结果证明,当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5%时,聚合反应的速度和聚合物的分子量控制较理想,增稠剂的性能较好。

       2.5 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增稠剂粘度的影响

       该合成反应为反相乳液自由基聚合反应,瞬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合成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关键。为了控制聚合速度和提高增稠剂增稠能力,应将反应温度控制在50~7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该聚合反应。

       当反应温度低于50℃时,自由基引发速度较慢,甚至不引发,聚合反应速度较慢,得不到目标产物。反应温度高于70℃,反应速度太快,瞬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聚合速度瞬间加大,容易暴聚或凝胶,甚至暴釜,聚合反应难以控制。

       只有在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内,随着引发剂和交联剂的反应活性,反应目标产物增多,增稠剂的粘度增加;同时,又及时将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释放。控制时,不能使该反应停顿和终止,应使温度缓慢上升,最后到达合适的温度,开始保温反应,进而提高反应转化率。

       实验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50~70℃,引发反应时间控制在20min,保温反应时间为2h,得到的目标产物增稠性能最稳定。

3.结论

       (1)经测试,合成的增稠剂质量分数为1%的增稠剂原浆粘度为31765cp.s,粘度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表现出优异的成糊性;粘度随剪切力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显示出良好的流变性,增稠剂的PVI值为0.209。

       (2)经测试,增稠剂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抱水性较好,质量分数为1.5%的增稠剂原浆,加入氯化钠后,粘度下降明显,但其变化幅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层析滤纸上的渗水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变长,表明渗化的游离水较少。增稠剂良好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抱水性,有利于提高印花色浆的稳定性,有利于印制精细图案和清晰花纹。

       (3)印花性能测试:K/S值为14.017,渗透率为14.08%,色泽不匀度为0.127,鲜艳度和防渗化能力与某品牌增稠剂A对比,比它稍好,印花的色牢度:干摩擦牢度4级,湿摩擦牢度为3级,刷洗牢度为3~4级。

 

参考文献:

[1]董艳春,沈一丁.涂料印花增稠剂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印染助剂,2006,23(10):l1-13.

[2]范珂瑞.增稠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0,(3):44-46.

[3]蒲宗耀,黄玉华,蒲实等.环保型耐电解质涂料印花增稠剂的开发[J].纺织科技进展,2004(6):12-17.

[4]肖春方,吴明华.聚丙烯酸型合成增稠剂LG-301的研制及其在涂料印花中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4):390-391.

[5]刘学钢.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19(12):2O-22。

[6]赵军子,牛俊峰.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4,2l(1):9-12.

[7]田大听,谢洪泉,过俊石.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15(2)132-135.

[8]刘玉勇,于善普.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增稠剂[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4(8):25-29.

[9]于善普.丙烯酸系增稠剂的合成、聚合动力学及性能的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2-15.

[10]陈起,陈学刚,田健等.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耐盐两性增稠剂[J].涂料工业,2008,38(6):49-51.

[11]周明,倪成涛,姜武等.环保柔软型印花增稠剂的合成与应用[J].染整技术,2005,27(10):35-37.

 

作者简介:

联系人:叶骎伟

电  话:18989875980    0571-58319095

地  址: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有机硅工业园区西路9号

邮  编:311600

E-mail:390248740@qq.com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作者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公司)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 阅           投 稿           书 橱        更多杂志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