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
浅析色纺纱对染色原棉质量的要求
佚名
2021/6/27
浏览数:785

浅析色纺纱对染色原棉质量的要求

卫 国,吴爱儿,张奎

色纺纱是由染色棉与原棉或两种及两种以上染色棉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纺成的纱线。由色纺纱制成的服装具有色泽柔和丰满、层次感强及特有的麻点效果。色纺纱对原棉质量有何具体的要求已成为色纺企业在生产技术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色纺纱根据颜色、号数及用途的不同对染色原棉品质有不同的要求,现根据我公司多年生产实践将其总结如下。

1 原棉染色前后质量指标的变化
原棉染色前后质量指标的变化如下:

项目 原棉 染色棉(棕色j
马克隆值 4.19 4.39
棉结/粒?g-1 19 21
断裂强力/cN 3.88 3.56
断裂长度/km 22.34 19.94
主体长度/mm 28.83 27.96
品质长度/mm 31.37 31.20
短绒率/% 14.37 16.73
均匀度/% 1 158 981

可以看出,原棉染色后的质量指标较染色前均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强力下降、短绒增加、棉结增多。

2 色纺纱对染色原棉的质量要求
2.1对棉纤维成熟度与细度的要求
2.1.1成熟度
纤维成熟度的高低与上色率、成纱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成熟度高的棉纤维上色率较高,且纺纱过程中能经受打击,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与索丝,成熟度低的棉纤维上色率低,染色时容易因上色不匀造成色花。同时,成熟度影响着原棉中杂质和僵瓣的数量,而杂质及僵瓣在染色时上色率与棉纤维差异很大,尤其是杂质基本不会上色,这些杂质及僵瓣易显露在染色棉的表面,特别是染浅色棉时更加明显。用这种染色棉纺纱尤其是纺浅色或敏感色的纱线,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另外,成熟度差的原棉,由于纤维刚性差,在纺纱过程中也会增加棉结。但成熟度过高,纤维细度过粗,相应的成纱截面内纤维根数减少,成纱强力会降低。生产实践证明,色纺纱原棉成熟度系数选用在1.6~1.8之间为宜。
2.1.2纤维细度
纤维细度与上色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细度越细上色率越低,细度越粗上色率越高,所以纤维细度的均匀性很大程度决定着这种纤维染色的均匀程度。只有保证棉纤维细度适中且一致性较好,才能使染色后的色棉减少色花现象。尤其是染浅色棉时,不宜混用纤维细度差异大的原棉,否则会因上色率差异造成色棉出现条花或斑点。染深色棉时对纤维上色率要求高,故应选择成熟度稍高,纤维偏粗的原棉。

纤维细度也对成纱强力有影响。细度较细的原棉柔软有弹性、手感好、成纱后强力较高;但如果太细,成熟度差,成纱强力反而会下降,因为纤维的细度决定成纱截面内包含纤维根数的多少,纤维细度越细,成纱截面内包含的纤维根数越多,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成纱强力高、单强CV值小。经试验得知纤维染色后单强约损失5%~25%,导致成纱强力下降,因此为保证染色后的成纱强力达到要求,染色原棉纤维细度控制在1.72dtex~1.89dtex之间为宜。

[pagebreak]

2.1.3马克隆值
马克隆值是棉花成熟度和细度的综合指标,与纤维的染色性能密切相关。染色原棉马克隆值选用4.1~4.82为宜,其纤维细度适中,染色均匀,同时天然扭曲多,有利于纤维间抱合紧密,成纱质量较好。若马克隆值过小,棉纤维成熟度较差,染色性能差,且染色后在纺纱过程中易断裂产生棉结。配棉时应避免使用马克隆值差异大的棉批进行混棉,马克隆值差异应控制在0.2以内,否则染色时易产生色花。
2.2对棉纤维长度与短绒率的要求
2.2.1纤维长度
纤维长度长,纤维间接触机会多,摩擦抱合力大,故成纱强力高;长度整齐度好,强力不匀率低。在纺细特纱时,长度指标对成纱的强力影响更明显,生产14.5 tex以上色纺纱时选用的染色原棉纤维主体长度应在28 mm以上,生产14.5 tex以下色纺纱时需配10%~50%的长绒棉才能保证成纱强力达到要求。
2.2.2短绒率
原棉中短纤维含量对成纱强力影响很大,因为短纤维在纱条中起到减弱纤维问摩擦力和抱合力的作用,使纱线拉伸时纤维间滑脱的机会增加。因此,原棉中短绒多,成纱细节多、强力低、强力不匀率也大。另外,试验证明,在短绒率处于较高水平时,随着短绒率的继续增加,纱线条干呈显著恶化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是牵伸机构对短纤维的运动控制能力减弱造成的。由于原棉染色后色棉中短绒含量比未染色棉会增加2个~3个百分点,色棉中短绒率的增加使纺纱过程中浮游纤维数量增多,成纱条干会更加恶化,因此选用短绒含量较少的原棉染色是提高和改进色纺纱质量的重要措施,生产中原棉短绒含量一般控制在15%以下。
2.3对棉结、杂质及“三丝”的要求
2.3.1 色结。
色结是指成纱中显现出来的游离于纱线主体颜色之外的乱纤维结。某种色纤维所占比例的大小决定了成纱的主体颜色,与主体颜色接近的纤维棉结不易显露,而与主体颜色对比度强烈的纤维棉结较容易在纱线表面显露出来形成色结。例如:色纺纱中深色纤维含量在30%以上时,浅色棉结较易显露出来,深色纤维含量在15%以下时,深色棉结较容易显露。色纺纱的明显色结不同于本色纱的棉结,是影响织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检验应与实物质量相结合。所以应根据色结在不同品种外观上的表现程度来选择染色原棉,比如浅麻灰品种颜色较浅,主体颜色是白色,黑色结很难控制,在原料选择上应选用成熟度较好,纤维细度偏粗,棉结较少的原棉染黑色。一般情况下染色原棉棉结掌握在20粒/g以下,棉网中棉结在16粒/g以下为宜。
2.3.2杂质疵点
原棉的疵点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或轧工不良而形成,主要包括破籽及带纤维籽屑,由于这些杂质疵点在染色时基本不会上色,附着在纱线的表面而影响织物外观,对纺制浅色或敏感色纱线及织物的影响特别大,所以染色前要根据品种要求对原棉进行优选。破籽在纺纱过程中容易被清除掉,而带纤维籽屑很难清除,应将其掌握在50粒/g~70粒/g以内为宜。对每一批染色棉,也可通过单唛试纺,了解乌斯特条干仪测试数据及黑板疵点数,掌握该批染色棉的杂质疵点状况,再根据品种、号数及质量要求做到合理配棉,优化配棉。

2.3.3 “三丝”
“三丝”是指棉花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附入的编织丝、头发丝及麻丝等,其中编织丝危害最大。由于“三丝”在染色时很难上色,而且在纺纱过程中会被逐渐打碎,数量越来越多,附在成纱中呈束丝状,直接影响成纱的强力及织物的外观,深色品种更加明显。所以在染色前要对原棉进行拣“三丝”处理,特别是染深色棉时对“三丝”要求更加严格,要基本做到无“三丝”夹人。
2.4对配棉品级及外观色泽的要求
根据色纺纱的外观质量及风格特点,色纺纱在配棉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色纺纱的平均配棉品质比同号数本色棉纱的配棉品质要好,品质过低会因原棉的成熟度、细度、有害疵点等因素影响染色及成纱质量。一般情况下平均配棉品级要在3级以上。
(2)对染深色棉来说,原棉外观色泽的黄白程度稍有差异,对染色质量影响不大;但染浅色棉对原棉的外观要求较高,应选择色泽明亮,一致性较好的原棉,否则很容易因染色不匀出现色花。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