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
硫化染料纱线染色
佚名
2019/9/24
浏览数:381

硫化染料纱线染色

色织棉布深色品种如劳动布、元贡等所用的色纱,大都采用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价格便宜,染色后的色泽丰满,水洗牢度较好,是纱线染色的常用染料之一。
硫化染料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不溶于水,染色时必须借硫化钠还原溶解。近年来又有水溶性硫化染料和防脆损硫化黑等出现,使硫化染料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前景。

(一)染色工艺要点 纱线的染前处理是保证纱线染色质量的关键。硫化染料的染色有无光和丝光之分,个别染浅色的纱线还需经过漂白。如果煮练不良,纱线毛效就差,或者丝光碱液浓度高低不一,漂白纱含氯较多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染色质量。因此染前必须对白纱进行认真检查,要求白度均匀,不能有黄斑、黑斑、碱斑、锈斑、污渍以及含氯等。脱水后的白纱必须用湿布遮盖,防止表面风干,对于堆放过久的白纱,染前必须再经一次水洗,否则染后会产生局部白条或浅条色疵。
对于不经碱煮而仅用清水煮练的无光纱,因棉脂、蜡脂尚未去尽,堆放时间切忌过长,尤其在高温季节容易变质,染前需重新用80~70℃热纯碱液处理,严重的尚需酸洗,否则染色纱线易出现色泽浅而发白的现象。
由于硫化染料上染缓慢,故适宜采用高温染色,既有利于染料颗粒不断溶化变细,快速向纤维内层渗透和扩散,又可使纤维纱线受热膨化疏松,获得较好的匀染效果。一般硫化染料的染色温度大致为75~80℃,手工染纱高温不便操作,温度控制在60~70℃。温度过低,会影响染料的上染,得色变浅,并且使残液内染料浓度渐次递升,产生缸与缸之间的色差。但也有部分染料适宜于低温染色,温度过高反而得色较浅,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后使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降低的缘故。一般浅色纱线多采用低温染色,如劳动布的纬线染硫化漂灰等可在室温染色。除此之外,染色温度与棉纱的丝光、无光,染纱机械等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无光纱染色温度高,而丝光纱较低。高温高压染纱有密闭装置,染色温度可提高到100℃以上,而往复式染纱机若温度过高,易使纱线上浮,造成乱纱、断纱,故染色温度大都在70~80℃。
当硫化染料染深色时,由于染浴内染料浓度高,氧化速率快,染色后,纱线上未固着的染料和空气接触产生色淀而被吸附在色纱表面,容易造成红条、金铜色等疵病,使染色牢度下降。为获得较好的匀染效果及染色牢度,一般的染色方法是将从染浴中取出的纱线立即再次浸入另一还原液中进行重新还原,逐步降低色纱本身的温度和被吸附的染液浓度,延缓氧化速率,达到色泽均匀、质量稳定,或通过还原液除去一部分色纱表面的浮色,这种工艺常称为闷缸。
用硫化染料染棉纱时,常用隐色体染色法,其中又以黑色和藏青色为最多,上染率一般为25%~30%,因此残留在染浴中的染料较多,故硫化染料染色后的残液通常被连续使用。头缸染料投入量与续缸染料的补充量两者之间的比例,常称为头缸染料的加成数,如果加成数不对,就会影响头缸与续缸的得色深浅。染浅色纱线时,头缸加成数可适当减少,而染深色纱线时应增加。当上染率为25.4%时,头缸染料的加成数约为续缸染料的组2.5~4倍。
影响硫化染料染色的因素较多,除染料与硫化碱用量外,纱线的配棉、煮练质量、水质硬度、硫化碱含量等都直接影响纱线的上染率。

表2-10 丝光纱染色硫化黑处方


工序
染化料
头缸(kg)
续缸(kg)
染缸
100%硫化黑BN
1.125
3.75
52%硫化钠
3.06
3
温缸
100%硫化黑BN
1.05
每次放掉50%
52%硫化钠
1.05
补加清水后使用
防脆缸
尿素
4
1
醋酸钠
2
0.5
浆纱膏
0.2
0.05


(二)硫化染料染色工艺举例 表2-10为在往复式染纱机上丝光纱染硫化黑色,纱重25kg,浴比1:40。
工艺流程:
清水煮练(1OO℃,3h)→丝光(烧碱280Be)→中和(98%硫酸2.5~3g/L)→温水(40~50℃)→脱水→绷纱(绷松、绷直)→串杆→染色(70~75℃,20min)→温缸(35~40℃,5min)→水洗(冷洗,流动)→沥干→防脆处理(25~30℃,1Omin)→出缸→包布→脱水→绷烘。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