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分析
加强羊毛检验与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佚名
2019/6/21
浏览数:206

加强羊毛检验与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徐生强 徐 成

  目前,羊毛原料成本已占毛纺织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同时羊毛原料的质量变化,混配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利润和消耗。各企业应紧紧抓住合理使用羊毛原料这一重要环节,加强羊毛质量检验,掌握各种羊毛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特性的羊毛,制定合理混配方案,以达到降低原料消耗,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掌握羊毛原料性能制定合理配毛方案
  随着毛纺工业的发展,国内羊毛原料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我国每年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际市场进口羊毛原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进口羊毛原料已占我国毛纺织生产原料的50%以上,根据我局对进口羊毛的质量统计分析,澳大利亚羊毛的质量指标与合同相符率达90%左右,以细支毛为主,是生产细支纱线和精纺面料的重要原料。新西兰羊毛以中粗支为主,长度一般在100~150mm之间,原毛的洗净率可达75%,主要采用于绒线制品的生产。南美国家(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羊毛,质量不够稳定,经常对外出证索赔,主要问题是含杂率及色毛含量较高,细度偏粗。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羊毛价格一路走低,一些外商和进口商经营利润受到影响。为了牟取暴利,某些羊毛经营商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手法,将大量劣质羊毛向中国市场倾销,致使我国羊毛经营、生产单位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从整个进口羊毛的质量情况来看,进口羊毛质量普遍下降,近年来,从欧洲国家(俄罗斯、英国、波兰等)进口的羊毛质量问题十分突出,羊毛细度粗细不匀,长度参差不齐,离散系数普遍偏高,在毛包中掺入各类疵点毛现象十分严重,对毛纺企业工艺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均造成一定困难。
  鉴于国内外各种羊毛质量特性,在配毛工作中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原料资源的可能进行合理使用,除遵循一般的规范外,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1 掌握半制品质量变化规律
  细度:细支毛梳条后的细度要比洗净毛细度略粗0.3~0.5μm左右,半细毛毛条平均细度要增粗0.8~1.0μm。
  长度:一般国产支数毛从毛丛长度到成品毛条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要伸长6~15mm,级数毛一般情况下伸长比支数毛要少,约在5~10mm,级数愈低,伸长愈少。进口细支毛要伸长3~5mm左右。粗支毛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含杂:不同草杂类型,其被去除的情况亦不同。在使用较高含杂量的羊毛时,应加强先锋试验为宜。
1.2 掌握配毛的组分设计
  配毛设计,一般来说应选择一个批作为主体组成,占配毛设计总量的60%~70%。主体组分以外,其余30%~40%作为配合组成。主体组成同批原料前后品质能相对稳定,则配合组成中前后使用原料的质量稍有变动,对整批质量的影响就不致太大,总体质量可比较稳定。因此,选用作为主体组成的原料需要批量大,主要品质符合配毛规范标准。配合组分一般按原料品质分组,每组可由几批原料组成,按各组比例投料使用或一组内多批原料按投料使用,用完一组后,另一组接替使用。这样可达到保持毛条品质稳定,减少翻批。
1.3 非常规配毛
  在配毛工作中,除常规配毛设计外,也常采用非常规配毛。这是从生产实际出发,有的是为了配合后道产品的特殊要求,有的是从总体上看,符合生产工艺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


徐生强 徐 成

  目前,羊毛原料成本已占毛纺织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同时羊毛原料的质量变化,混配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利润和消耗。各企业应紧紧抓住合理使用羊毛原料这一重要环节,加强羊毛质量检验,掌握各种羊毛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特性的羊毛,制定合理混配方案,以达到降低原料消耗,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掌握羊毛原料性能制定合理配毛方案
  随着毛纺工业的发展,国内羊毛原料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我国每年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际市场进口羊毛原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进口羊毛原料已占我国毛纺织生产原料的50%以上,根据我局对进口羊毛的质量统计分析,澳大利亚羊毛的质量指标与合同相符率达90%左右,以细支毛为主,是生产细支纱线和精纺面料的重要原料。新西兰羊毛以中粗支为主,长度一般在100~150mm之间,原毛的洗净率可达75%,主要采用于绒线制品的生产。南美国家(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羊毛,质量不够稳定,经常对外出证索赔,主要问题是含杂率及色毛含量较高,细度偏粗。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羊毛价格一路走低,一些外商和进口商经营利润受到影响。为了牟取暴利,某些羊毛经营商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手法,将大量劣质羊毛向中国市场倾销,致使我国羊毛经营、生产单位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从整个进口羊毛的质量情况来看,进口羊毛质量普遍下降,近年来,从欧洲国家(俄罗斯、英国、波兰等)进口的羊毛质量问题十分突出,羊毛细度粗细不匀,长度参差不齐,离散系数普遍偏高,在毛包中掺入各类疵点毛现象十分严重,对毛纺企业工艺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均造成一定困难。
  鉴于国内外各种羊毛质量特性,在配毛工作中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原料资源的可能进行合理使用,除遵循一般的规范外,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1 掌握半制品质量变化规律
  细度:细支毛梳条后的细度要比洗净毛细度略粗0.3~0.5μm左右,半细毛毛条平均细度要增粗0.8~1.0μm。
  长度:一般国产支数毛从毛丛长度到成品毛条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要伸长6~15mm,级数毛一般情况下伸长比支数毛要少,约在5~10mm,级数愈低,伸长愈少。进口细支毛要伸长3~5mm左右。粗支毛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含杂:不同草杂类型,其被去除的情况亦不同。在使用较高含杂量的羊毛时,应加强先锋试验为宜。
1.2 掌握配毛的组分设计
  配毛设计,一般来说应选择一个批作为主体组成,占配毛设计总量的60%~70%。主体组分以外,其余30%~40%作为配合组成。主体组成同批原料前后品质能相对稳定,则配合组成中前后使用原料的质量稍有变动,对整批质量的影响就不致太大,总体质量可比较稳定。因此,选用作为主体组成的原料需要批量大,主要品质符合配毛规范标准。配合组分一般按原料品质分组,每组可由几批原料组成,按各组比例投料使用或一组内多批原料按投料使用,用完一组后,另一组接替使用。这样可达到保持毛条品质稳定,减少翻批。
1.3 非常规配毛
  在配毛工作中,除常规配毛设计外,也常采用非常规配毛。这是从生产实际出发,有的是为了配合后道产品的特殊要求,有的是从总体上看,符合生产工艺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


  ①根据最终产品的品质需要。例如绒线服用性能要求既膨松丰满,又具有良好的弹性,穿着不易起球。配毛时须选用细度差异大,部分羊毛卷曲膨性高的羊毛混用。这类配毛设计主要满足产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配毛设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②采用化纤与羊毛混梳、国毛与外毛混梳等非常规配毛设计。羊毛与化纤混合,可以减少后道工序的混条和复精梳工艺,并可避免化纤纯梳的困难。国毛与外毛混梳,二者性能有一定的互补性,由于国毛中色纤维多,专用于深色的产品,可藉以改善纯国毛产品的服用性能和纺织性能。
  ③为了解决某种纤维梳条的困难,而采用羊毛混梳的方法,有利制条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马海毛和兔毛纯梳比较困难,可加入一定数量的羊毛混梳,可以改善梳毛质量。

2 合理选择使用羊毛原料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各种原料有其各自不同的性能,而各种用途不同的成品又各有不同的质量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原料供应的可能,合理选配原料,发挥各种纤维的优良特性,扬长避短,达到稳定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首先必须搞清影响成纱质量的原因及原料的关系,然后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2.1 羊毛细度与毛纱条干不均率的关系
  根据数理统计分析,羊毛纤维细度与毛纱不匀率之间有以下关系:

式中:C—毛纱的截面积不匀率(变异系数)
   F—毛纱中纤维的截面积不均率
   A—毛纱截面中纤维的根数=
   Ny—毛纱的支数(tex)
   Nf—纤维的支数(tex)
  从上式中可知,当成纱中不计纤维细度的变异时,其条干不匀率愈小,羊毛愈细,则纱的条干不匀率C愈低,也就是说,纱的截面中纤维根数愈多,纱的条干愈均匀。但如选用羊毛过细时,在加工过程中较易纠缠或折断,不易梳匀,也就影响毛纱质量,同时必须适当兼顾,不可偏废。
2.2 羊毛细度与毛织物品质的关系
  在产品设计时,选择羊毛细度不完全取决于纺纱支数,还必须考虑产品质量要求和风格,例如在要求生产呢面丰满、手感柔软的重缩绒产品时,其所用纱支虽不太细,但也必须选用缩绒性能良好、细度较细的羊毛。一般细纤维的抗弯刚度小,绒毛容易扭结起球。当纤维较粗时,其折皱回复率较高。
2.3 纤维长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羊毛的长度与细度有关,一般是细度越细长度越短,细度越粗长度越长。选择纤维的长度,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来决定。如果是纺制细支、薄型、轻缩绒织物,须选用长度稍长、细度均匀的纤维。对呢面要求丰满细洁的重缩绒产品,应适量选用缩绒性能较好的短毛(高档品中一般掺用短毛10%左右,中低档品可掺用短毛20%~50%)。对重起毛织物,如毛毯、顺毛织物等,应选用较长纤维为主体。


  化学纤维长度的分布比羊毛均匀。利用化纤与羊毛混纺,可以提高混料中纤维长度分布的均匀性,有利于改善牵伸条干,提高细纱质量。当细毛与化纤混纺时,化纤长度可用60~70mm。化纤的长度要比羊毛平均长度大10%~20%。化纤最好采用多档不等长纤维混合纺纱,因为用等长化纤容易在牵伸过程中发生不正常的束纤维位移,而形成大肚粗节纱,或者在混色中产生色泽不匀的疵点,这种质量问题在化纤混纺比例较高(40%以上)时,更易产生。多档长度混用一般采取3档不同长度,以接近的比例混和。例如平均长度需要60mm时,可选用70、60和50mm这3档长度相混和。
2.4 深色和浅色产品与原料的关系
  羊毛的色泽与染色的鲜艳度有明显的影响。在原料的检验和选择使用上应十分重视。浅色用纱对羊毛色泽和色毛含量有较高的要求,应选择色泽较好的羊毛,专门供应浅色产品的需要。
  深色用纱对原料的选择,最为重要的是排除纤维状杂质,这在国毛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夹染问题的羊毛,影响深色产品的品质比浅色更为明显,其原因是夹染羊毛吸湿性能差,容易产生呢面色光不均匀,色泽不滋润,严重的还会使呢面吃色不透而造成浅黯色光。染成黑色的产品对原料色泽的要求并不能忽视,例如直贡呢、礼服呢等以黑色为主的高档产品,选用羊毛既要有较好的光泽又要有较高的强力要求。
  从国外进口羊毛的检验情况来看,各国羊毛色泽存在着一定差异,管理技术人员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区别对待,合理使用。澳大利亚的羊毛外观色泽较好,新西兰羊毛中等偏上水平,南美国家羊毛色泽普遍带有微黄,光泽较差。国毛中少数改良优质毛色泽接近澳毛,大多数国产羊毛色泽灰暗,不宜用于浅色和漂白产品。

3 挖掘原料潜力提高使用价值
  各种羊毛原料有其各种各样的特性,“纺纱性能”是其主要特性之一,这与合理使用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纺纱性能的衡量,主要看其中一定数量的羊毛,在保证成纱质量的情况下所能纺出的最大长度,也就是毛纱可能纺出的最细支数。如果可纺支数愈细,成纱率越大,则羊毛的纺纱性能愈好。因此,纺纱性能是纱的支数与这批羊毛成纱率的乘积,可用下式表示:
  纺纱性能(km/kg)=毛纱的最细可纺支数×成纱率
  提高混料的纺纱性能,有可能从相同数量的原料,纺得更多的细支纱,制成更多的轻薄优质织物,生产由细支纱制成的织物,不仅能节约大量的原料消耗,而且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毛织物的产量。可纺支数的确定,因同一原料采用不同的纺纱设备、工艺、操作及温湿度等条件的不同,其可纺支数有一定差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方法的改进,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纤维性性能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使可纺支数发生相应变化。
  在工艺设计中,按理论计算所得的最细支数实际上不能纺足,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即纺纱能力贮蓄值,或称纺纱性能的储备系数。
  
这个贮蓄值的大小,必须考虑适当,过大不经济,过小可能造成毛纱断头过多,影响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效率,一般纺纱能力贮蓄值不大于30%,不小于15%。
  提高羊毛的纺纱性能,除了尽可能地纺制细支纱外,还有一个提高成纱率的问题。成纱率固然与羊毛本身质量有关,但同一质地的羊毛,在加工过程中,如何减少羊毛所受的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也是关键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专业人员都在这方面积极研究,我国各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也正在选用染化料、新助剂,改进工艺等方面如采用低温、低铬染色,洗毛、炭化上采用匹炭化代替散毛炭化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摸索和试验,从而达到提高制成率的目的。



徐生强 徐 成

  目前,羊毛原料成本已占毛纺织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同时羊毛原料的质量变化,混配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利润和消耗。各企业应紧紧抓住合理使用羊毛原料这一重要环节,加强羊毛质量检验,掌握各种羊毛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特性的羊毛,制定合理混配方案,以达到降低原料消耗,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掌握羊毛原料性能制定合理配毛方案
  随着毛纺工业的发展,国内羊毛原料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我国每年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际市场进口羊毛原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进口羊毛原料已占我国毛纺织生产原料的50%以上,根据我局对进口羊毛的质量统计分析,澳大利亚羊毛的质量指标与合同相符率达90%左右,以细支毛为主,是生产细支纱线和精纺面料的重要原料。新西兰羊毛以中粗支为主,长度一般在100~150mm之间,原毛的洗净率可达75%,主要采用于绒线制品的生产。南美国家(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羊毛,质量不够稳定,经常对外出证索赔,主要问题是含杂率及色毛含量较高,细度偏粗。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羊毛价格一路走低,一些外商和进口商经营利润受到影响。为了牟取暴利,某些羊毛经营商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手法,将大量劣质羊毛向中国市场倾销,致使我国羊毛经营、生产单位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从整个进口羊毛的质量情况来看,进口羊毛质量普遍下降,近年来,从欧洲国家(俄罗斯、英国、波兰等)进口的羊毛质量问题十分突出,羊毛细度粗细不匀,长度参差不齐,离散系数普遍偏高,在毛包中掺入各类疵点毛现象十分严重,对毛纺企业工艺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均造成一定困难。
  鉴于国内外各种羊毛质量特性,在配毛工作中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原料资源的可能进行合理使用,除遵循一般的规范外,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1 掌握半制品质量变化规律
  细度:细支毛梳条后的细度要比洗净毛细度略粗0.3~0.5μm左右,半细毛毛条平均细度要增粗0.8~1.0μm。
  长度:一般国产支数毛从毛丛长度到成品毛条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要伸长6~15mm,级数毛一般情况下伸长比支数毛要少,约在5~10mm,级数愈低,伸长愈少。进口细支毛要伸长3~5mm左右。粗支毛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含杂:不同草杂类型,其被去除的情况亦不同。在使用较高含杂量的羊毛时,应加强先锋试验为宜。
1.2 掌握配毛的组分设计
  配毛设计,一般来说应选择一个批作为主体组成,占配毛设计总量的60%~70%。主体组分以外,其余30%~40%作为配合组成。主体组成同批原料前后品质能相对稳定,则配合组成中前后使用原料的质量稍有变动,对整批质量的影响就不致太大,总体质量可比较稳定。因此,选用作为主体组成的原料需要批量大,主要品质符合配毛规范标准。配合组分一般按原料品质分组,每组可由几批原料组成,按各组比例投料使用或一组内多批原料按投料使用,用完一组后,另一组接替使用。这样可达到保持毛条品质稳定,减少翻批。
1.3 非常规配毛
  在配毛工作中,除常规配毛设计外,也常采用非常规配毛。这是从生产实际出发,有的是为了配合后道产品的特殊要求,有的是从总体上看,符合生产工艺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
@=================@###page###@=================@   ①根据最终产品的品质需要。例如绒线服用性能要求既膨松丰满,又具有良好的弹性,穿着不易起球。配毛时须选用细度差异大,部分羊毛卷曲膨性高的羊毛混用。这类配毛设计主要满足产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配毛设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②采用化纤与羊毛混梳、国毛与外毛混梳等非常规配毛设计。羊毛与化纤混合,可以减少后道工序的混条和复精梳工艺,并可避免化纤纯梳的困难。国毛与外毛混梳,二者性能有一定的互补性,由于国毛中色纤维多,专用于深色的产品,可藉以改善纯国毛产品的服用性能和纺织性能。
  ③为了解决某种纤维梳条的困难,而采用羊毛混梳的方法,有利制条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马海毛和兔毛纯梳比较困难,可加入一定数量的羊毛混梳,可以改善梳毛质量。

2 合理选择使用羊毛原料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各种原料有其各自不同的性能,而各种用途不同的成品又各有不同的质量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原料供应的可能,合理选配原料,发挥各种纤维的优良特性,扬长避短,达到稳定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首先必须搞清影响成纱质量的原因及原料的关系,然后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2.1 羊毛细度与毛纱条干不均率的关系
  根据数理统计分析,羊毛纤维细度与毛纱不匀率之间有以下关系:

式中:C—毛纱的截面积不匀率(变异系数)
   F—毛纱中纤维的截面积不均率
   A—毛纱截面中纤维的根数=
   Ny—毛纱的支数(tex)
   Nf—纤维的支数(tex)
  从上式中可知,当成纱中不计纤维细度的变异时,其条干不匀率愈小,羊毛愈细,则纱的条干不匀率C愈低,也就是说,纱的截面中纤维根数愈多,纱的条干愈均匀。但如选用羊毛过细时,在加工过程中较易纠缠或折断,不易梳匀,也就影响毛纱质量,同时必须适当兼顾,不可偏废。
2.2 羊毛细度与毛织物品质的关系
  在产品设计时,选择羊毛细度不完全取决于纺纱支数,还必须考虑产品质量要求和风格,例如在要求生产呢面丰满、手感柔软的重缩绒产品时,其所用纱支虽不太细,但也必须选用缩绒性能良好、细度较细的羊毛。一般细纤维的抗弯刚度小,绒毛容易扭结起球。当纤维较粗时,其折皱回复率较高。
2.3 纤维长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羊毛的长度与细度有关,一般是细度越细长度越短,细度越粗长度越长。选择纤维的长度,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来决定。如果是纺制细支、薄型、轻缩绒织物,须选用长度稍长、细度均匀的纤维。对呢面要求丰满细洁的重缩绒产品,应适量选用缩绒性能较好的短毛(高档品中一般掺用短毛10%左右,中低档品可掺用短毛20%~50%)。对重起毛织物,如毛毯、顺毛织物等,应选用较长纤维为主体。
@=================@###page###@=================@   化学纤维长度的分布比羊毛均匀。利用化纤与羊毛混纺,可以提高混料中纤维长度分布的均匀性,有利于改善牵伸条干,提高细纱质量。当细毛与化纤混纺时,化纤长度可用60~70mm。化纤的长度要比羊毛平均长度大10%~20%。化纤最好采用多档不等长纤维混合纺纱,因为用等长化纤容易在牵伸过程中发生不正常的束纤维位移,而形成大肚粗节纱,或者在混色中产生色泽不匀的疵点,这种质量问题在化纤混纺比例较高(40%以上)时,更易产生。多档长度混用一般采取3档不同长度,以接近的比例混和。例如平均长度需要60mm时,可选用70、60和50mm这3档长度相混和。
2.4 深色和浅色产品与原料的关系
  羊毛的色泽与染色的鲜艳度有明显的影响。在原料的检验和选择使用上应十分重视。浅色用纱对羊毛色泽和色毛含量有较高的要求,应选择色泽较好的羊毛,专门供应浅色产品的需要。
  深色用纱对原料的选择,最为重要的是排除纤维状杂质,这在国毛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夹染问题的羊毛,影响深色产品的品质比浅色更为明显,其原因是夹染羊毛吸湿性能差,容易产生呢面色光不均匀,色泽不滋润,严重的还会使呢面吃色不透而造成浅黯色光。染成黑色的产品对原料色泽的要求并不能忽视,例如直贡呢、礼服呢等以黑色为主的高档产品,选用羊毛既要有较好的光泽又要有较高的强力要求。
  从国外进口羊毛的检验情况来看,各国羊毛色泽存在着一定差异,管理技术人员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区别对待,合理使用。澳大利亚的羊毛外观色泽较好,新西兰羊毛中等偏上水平,南美国家羊毛色泽普遍带有微黄,光泽较差。国毛中少数改良优质毛色泽接近澳毛,大多数国产羊毛色泽灰暗,不宜用于浅色和漂白产品。

3 挖掘原料潜力提高使用价值
  各种羊毛原料有其各种各样的特性,“纺纱性能”是其主要特性之一,这与合理使用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纺纱性能的衡量,主要看其中一定数量的羊毛,在保证成纱质量的情况下所能纺出的最大长度,也就是毛纱可能纺出的最细支数。如果可纺支数愈细,成纱率越大,则羊毛的纺纱性能愈好。因此,纺纱性能是纱的支数与这批羊毛成纱率的乘积,可用下式表示:
  纺纱性能(km/kg)=毛纱的最细可纺支数×成纱率
  提高混料的纺纱性能,有可能从相同数量的原料,纺得更多的细支纱,制成更多的轻薄优质织物,生产由细支纱制成的织物,不仅能节约大量的原料消耗,而且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毛织物的产量。可纺支数的确定,因同一原料采用不同的纺纱设备、工艺、操作及温湿度等条件的不同,其可纺支数有一定差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方法的改进,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纤维性性能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使可纺支数发生相应变化。
  在工艺设计中,按理论计算所得的最细支数实际上不能纺足,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即纺纱能力贮蓄值,或称纺纱性能的储备系数。
  
这个贮蓄值的大小,必须考虑适当,过大不经济,过小可能造成毛纱断头过多,影响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效率,一般纺纱能力贮蓄值不大于30%,不小于15%。
  提高羊毛的纺纱性能,除了尽可能地纺制细支纱外,还有一个提高成纱率的问题。成纱率固然与羊毛本身质量有关,但同一质地的羊毛,在加工过程中,如何减少羊毛所受的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也是关键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专业人员都在这方面积极研究,我国各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也正在选用染化料、新助剂,改进工艺等方面如采用低温、低铬染色,洗毛、炭化上采用匹炭化代替散毛炭化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摸索和试验,从而达到提高制成率的目的。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