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助剂
制备PAN超细碳纤维毡技术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佚名
2018/10/9
浏览数:1452

制备PAN超细碳纤维毡技术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黏均分子质量(Mη)的聚丙烯腈(PAN)超细纤维毡,并通过280℃ 预氧化和900℃碳化进一步制备超细碳纤维毡。讨论了Mη对纤维制备的影响,发现PAN的Mη大于 3×105则不利于静电纺丝,小于5×104则纤维毡发脆,无法进一步加工处理成碳纤维毡。用场发射扫描 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纤维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AN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碳纤维的直径和得率增大。此外,抗拉强度测试表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超细碳纤维毡的抗拉强度增加。

       关键词:PAN;超细碳纤维毡;预氧化;碳化;抗拉强度

       超细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它的尺寸 小于常规碳纤维(直径约为7~10μm),可达到纳 米级别。超细碳纤维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 大,导电性能优异。目前对超细碳纤维的应用探索 主要在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高效吸附剂、储氢 材料、聚合物增强剂等方面[1-3]。

         制备超细碳纤维主要有基体法、喷淋法和气 相生长法3种传统方法,其中气相生长法应用最广 泛,但这些方法不能制备连续的超细碳纤维。目前 制备超细纤维通常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的方法。该方 法由美国人Formals在1934年申请专利[4]。1966年, Simons[5]申请了由静电纺丝法制备超薄、超轻非 织造布织物的专利。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在碳纤维用量中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6]。电纺丝制得PAN的超细碳纤 维具有连续、密实、直径分布均匀等特点。近年, Young[7]等用静电纺丝制得具有较好电化学特性的PAN超细纤维膜。Wang等[8,9]用PAN/DMF溶液电 纺制备了直径在50~400 nm之间的超细碳纤维。但 是目前研究制备超细碳纤维大都选用相对分子质量 较低的PAN(小于10万),对超细纤维的强度也鲜 有研究。事实上尽管理论上超细碳纤维的计算强度 远远高于工业上现已商业化的碳纤维,但它的实际 强度很低[10],不利于后续的应用。作为高效吸附 材料活性碳纤维的前躯体,超细碳纤维的强度对后 续的活化以及应用影响很大。

    本论文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碳化制备了不 同黏均分子质量(M)η的PAN基超细碳纤维毡, 分析了PAN相对分子质量对超细碳纤维毡抗拉强 度、纤维直径以及碳化得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丙烯腈(AN)(CP,上海华东试剂工业供销 公司),70℃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后放冰箱备用; 衣康酸(IA)(CP,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 司),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后放冰箱备用;偶氮二异 丁腈(AIBN)(CP,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 司),乙醇重结晶后放冰箱备用;二甲基亚砜(DMSO)(AR,上海波尔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 酮(AR,上海振兴化工一厂),未经处理直接使 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AR,上海博尔 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纯氮气(99.99%,上海申 中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X-射线衍射仪(D/Max-2550 PC,日本 RIGAKU),微量注射泵(74900-00,05,Cole- 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美国),直流电压发生 器(BGG,北京机电研究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JSM-5600LV,日 本JEOL公司),红外-拉曼光谱仪(NEXUS-670, 美国Nicole)t,流变仪(DV-Ⅲ,Brookfield,美 国),电子万能试验机(WDW-20,上海华龙测试 仪器)。

1.2丙烯腈聚合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在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单体AN和IA(AN∶IA=99∶1)以及引发剂 AIBN(总单体质量的1%),充分混合后倒入聚合 管中,通氮气后将聚合管密封,置于恒温水浴,在 60℃下聚合8 h。然后依次用丙酮和热的去离子水 脱单,聚合物凝固后真空干燥至恒重[11]。改变 DMSO和水的配比可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 烯腈。将聚合物溶解在DMF中,然后用乌氏黏度 计在35℃测量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黏均分子质量 用公式(1)计算。

[η]=KMηα(1)

式中:[η]是特性黏度,Mη是黏均分子质量;以 DMF为溶剂时,参数K和α分别是2.78×10-4和 0.76[12]。

1.3 PAN超细碳纤维毡的制备

1.3.1 PAN纺丝液的配制及静电纺丝

    称取适量聚合物溶解在DMF中,60℃下搅拌 2 h至完全溶解,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2 h配制成质 量分数为7%的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在25℃下用 流变仪测定溶液的黏度。将纺丝液吸入注射器后用 12号针头(直径1.2 mm)在电压16 kV、接收距 离25 cm、流量0.2 mL/h下静电纺丝。将所得纤维 毡在15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纤维原丝。纺丝装 置见图1。



1.3.2纤维毡的预氧化、碳化处理

将电纺纤维毡置于烘箱中,在280℃下预氧化

30 min(空气氛围),然后把得到的预氧化纤维毡 在氮气保护下,900℃碳化30 min形成碳纤维毡。 碳化得率由公式(2)计算。

Y=ma/mb×100%(2)

式中:ma为900℃碳化后纤维毡的质量;mb是电 纺纤维毡的质量。

1.4纤维毡的表征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PAN纤维的直径及其表面 形态,并由SEM软件计算纤维平均直径;采用傅 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纤维热处理前后的化学结构变 化;用X-射线衍射仪对碳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 分析。由于无法测定单根纤维的强度,将纤维毡剪 成120 mm×10 mm的条形,用电子万能试验机以 1 mm/min的速度拉伸,测试断裂前后纤维毡的强度。

2结果和讨论

2.1混合溶液配比对聚丙烯腈相对分子质量的影 响

     不同混合溶液配比(DMSO与水)对PAN黏 均分子质量的影响见表1。从表中可见,随着 DMSO在混合溶液中比例减小,PAN的Mη升高。 这是因为DMSO是强的质子供体,与增长反应的聚 合物自由基容易形成供体-受体络合物,导致增长 反应变慢,同时DMSO具有高的链转移常数,也会 降低聚合物的分子质量。此结果与参考文献[11]是 一致的。

2.2 PAN相对分子质量对纤维成形的影响

     表2为相同质量分数下,PAN相对分子质量 对纺丝溶液的黏度、超细碳纤维直径及其得率的影 响。图2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纳米碳纤维的场发 射扫描电镜照片。

        合成纤维SFC 2010 No.1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Mη增大使纺丝溶液 的黏度增加,纺得的纤维直径变粗。其原因是相对 分子质量增高,分子链长,分子链缠绕强烈,溶液 黏度升高很快,相同电场力作用下纤维更难分裂, 致使纤维直径变粗。反之,分子质量小,黏度低, 纺丝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更容易分裂成直径小的纤 维。由于纺丝溶液中PAN的质量分数是相等的, 因此在可纺的前提下,较高Mη的PAN在静电纺丝 中可以制备纤维直径更粗的纤维毡。另外,从碳化 得率分析,随着Mη的增大,碳纤维毡的得率也随 之增大。但是,当Mη大于3×105,如试样W4和 W5,由于配制的PAN溶液黏度太大,无法进行静 电纺丝,降低PAN质量分数后溶液仍然无法纺丝。 说明Mη过大的PAN纺丝溶液无法通过静电纺丝制 备超细纤维。



2.3纤维毡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3为试样W3(由于热处理方法相同,W1、 W2和W3试样纤维毡的红外光谱和XRD测试几乎 一致,选取W3试样进行分析)的纺丝、预氧化及 碳化后纤维毡的红外光谱图(分别记为a,b和c)。 曲线a在2240 cm-1附近的峰是聚丙烯腈的特征吸 收峰(—C≡N)。从图3中(a)、(b)、(c)比较可 以看到,氰基峰的强度逐渐减弱,到(c)中几乎消 失,说明热处理中氰基转变成了别的基团。1590 cm-1 为─C襒N的特征峰,从(a)到(b)特征峰显著加强, 再到(c)的减弱,说明预氧化后─C襒N显著增多, 碳化后又大量减少。

       2 930 cm-1附近是C─H的特 征峰,从(a)到(b)减少很多,(c)中已经消失。 从(a)到(b),─C≡N和C─H的大量减少以及─ C襒N的增加,还有特征峰数量的减少,说明预氧 化过程中发生了大分子链内环化和链间交联,形成 了耐高温的梯形结构。从(b)到(c),特征峰数量进 一步减少,曲线更加平滑。(c)中除了1590 cm-1附 近较弱─C襒N的特征峰以外,只有800 cm-1附近 (C≡C)和1 370 cm-1附近(─CH,─NH)有明显 的峰出现,特别是1 600~3 000 cm-1区间几乎没有 特征峰,说明碳化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有机物 大多数分解完全,只剩下碳元素。可见静电纺得到 原纤维毡经过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后成功地制得了碳 纤维毡。

         图4为试样W3的纺丝、预氧化及碳化后纤维 毡的XRD衍射图谱(分别记为a,b和c)。 如图4所示,预氧化之前的电纺纤维毡在2θ= 17°处有一个很强的衍射峰,但预氧化、碳化后, 强衍射峰消失,说明预氧化过程中原有结构受热破 坏,与红外光谱分析的结论一致。另外,从电纺纤 维毡到预氧化纤维毡再到碳化纤维毡,衍射峰强度 逐渐减弱,说明结晶度越来越低。可能是因为电纺 纤维排布杂乱无序,取向不好,在预氧化、碳化过 程又不能均匀施加张力,结果在热处理过程中变得 更混乱,碳化后结晶和取向变得更差,这将影响纤 维毡的强度。



2.5纤维毡的抗拉强度分析

        W1试样制得的电纺纤维毡在预氧化后变脆, 碳化后自行断裂。将W2和W3试样制得的电纺、 预氧化及碳化后的纤维毡分别进行抗拉测试后,结 果列于表3(W2依次为a,b,c;W3依次为d,e,)f。 由表3可知,从(a)→(c)以及(d)→(f), 相同分子质量的电纺毡、预氧化毡和碳化毡的抗拉 强度依次减小,这是由于我们在热处理过程没有对 纤维毡施加张力,致使纤维内部结构受热冲击,变 得松弛、混乱,导致结晶度和取向度变低。此结论 与XRD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分别比较(a)和 (d)、(b)和(e)以及(c)和(f)可知,W3试样的 电纺毡、预氧化毡和碳化毡强度均强于W2试样。 对比W1、W2和W3的强度可看出,随着Mη的增 加,碳纤维膜的强度是增加的。

3结语

(1)随着PAN黏均分子质量的增大,PAN纺 丝溶液的黏度升高,所制得的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 直径也随之变大。

(2)当PAN的Mη≤5×104时,制得的碳纤维 强度差、发脆,容易断裂,不利于后续加工和应 用;而Mη≥3×105时,PAN在DMF溶液中无法静 电纺丝。因此,在可纺的条件下,随着Mη的增大, 碳纤维的得率增加,抗拉强度也增高。为了进一步 提高纤维毡的强度,还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对纤维 毡施加适当的张力。

(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900℃条件下有机 物已基本分解,剩下的主要为碳元素,说明在 900℃条件下成功碳化制得了超细碳纤维。

参考文献:略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