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助剂
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及性能
佚名
2018/10/21
浏览数:2280

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及性能

水性聚氨酯(WPU)是指以水为介质的聚氨酯分散体系,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在水性聚氨酯中引入功能性基团,或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织物整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水性聚氨酯用作固色剂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含胺类化合物的水性聚氨酯可与直接、酸性或活性染料等阴离子水溶性染料作用,从而获得理想的固色效果。
本课题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叔胺基团,并对聚氨酯大分子两端的预留异氰酸酯端基(一NCO)进行封端处理,制备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该固色剂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解封,解封后的一NCO与纤维大分子上的一OH或染料分子上的活泼氢,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达到固色效果。本试验对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工艺、应用工艺及固色效果进行探讨。
1 试验部分
1.1材料与试剂
织物122 cm,29.5 tex x29.5 tex 236根/10 cm X236根/10 cm漂白全棉织物,市售
染料活性艳红K2BP
试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酯型多元醇JW218(Mn=1 000,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拜耳公司),二羟甲基丙酸(DMPA,巴斯夫公司),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武进太湖化工厂),二丁基--yj桂酸锡(北京化工三厂),三乙胺(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亚硫酸氢钠(天津市四通化工厂)。
1.2试验仪器
MH-500电子调温电热套(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SNB.1数显黏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 2000E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Nexus一870型FI'-IR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800高速离心机(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3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工艺
将一定量的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与聚酯多元醇JW218(以上原料需在100—120'12真空脱水2 h,以脱除水分,真空压力0.09—0.1 MPa)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人三颈烧瓶中;搅拌并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升温至50℃,加人2~3滴催化剂。若短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则加入5~10 mL丙酮降温,反应体系于55℃预聚2 h(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采用二正丁胺.甲苯法监测一NCO的含量确定),当一NCO基团含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于55℃扩链反应1 h。二次扩链采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用DMF溶解),扩链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 h,若体系黏度增大则加入少量丙酮(5—10 mL)稀释降黏。
反应充分后降温至40℃左右,加入三乙胺以中和DMPA中的一COOH,并高速搅拌30 min。降温至0—5℃后,分别加入异丙醇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体积比为3:2),对未反应的一NCO基团进行封端处理,高速搅拌30 min。最后在高速搅拌下加人去离子水分散自乳化1 h。乳化结束后减压蒸馏脱去丙酮,得到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理论含固量为30%)。主要反应历程如下:




水性聚氨酯(WPU)是指以水为介质的聚氨酯分散体系,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在水性聚氨酯中引入功能性基团,或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织物整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水性聚氨酯用作固色剂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含胺类化合物的水性聚氨酯可与直接、酸性或活性染料等阴离子水溶性染料作用,从而获得理想的固色效果。
本课题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叔胺基团,并对聚氨酯大分子两端的预留异氰酸酯端基(一NCO)进行封端处理,制备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该固色剂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解封,解封后的一NCO与纤维大分子上的一OH或染料分子上的活泼氢,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达到固色效果。本试验对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工艺、应用工艺及固色效果进行探讨。
1 试验部分
1.1材料与试剂
织物122 cm,29.5 tex x29.5 tex 236根/10 cm X236根/10 cm漂白全棉织物,市售
染料活性艳红K2BP
试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酯型多元醇JW218(Mn=1 000,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拜耳公司),二羟甲基丙酸(DMPA,巴斯夫公司),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武进太湖化工厂),二丁基--yj桂酸锡(北京化工三厂),三乙胺(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亚硫酸氢钠(天津市四通化工厂)。
1.2试验仪器
MH-500电子调温电热套(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SNB.1数显黏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 2000E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Nexus一870型FI'-IR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800高速离心机(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3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工艺
将一定量的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与聚酯多元醇JW218(以上原料需在100—120'12真空脱水2 h,以脱除水分,真空压力0.09—0.1 MPa)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人三颈烧瓶中;搅拌并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升温至50℃,加人2~3滴催化剂。若短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则加入5~10 mL丙酮降温,反应体系于55℃预聚2 h(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采用二正丁胺.甲苯法监测一NCO的含量确定),当一NCO基团含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于55℃扩链反应1 h。二次扩链采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用DMF溶解),扩链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 h,若体系黏度增大则加入少量丙酮(5—10 mL)稀释降黏。
反应充分后降温至40℃左右,加入三乙胺以中和DMPA中的一COOH,并高速搅拌30 min。降温至0—5℃后,分别加入异丙醇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体积比为3:2),对未反应的一NCO基团进行封端处理,高速搅拌30 min。最后在高速搅拌下加人去离子水分散自乳化1 h。乳化结束后减压蒸馏脱去丙酮,得到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理论含固量为30%)。主要反应历程如下:




1.4染色工艺
染色处方/(g/L)
活性艳红K2BP/%(owf): 5
盐Na2S04: 20
碱Na2C03: 10
浴比:1:30
染色工艺

1.5 固色工艺
染色棉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70 g/L,轧余率75%)-预烘(47℃×3 min)一焙烘(130 ℃×4 min)
1.6测试方法
1.6.1含固量
用已恒重的称量瓶精确称取固色剂乳液2—3 g,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于105~110℃恒温24 h,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重复操作直至质量恒定,按式(1)计算含固量。

式(1)中:G----空称量瓶的质量/g;
G1——烘干前称量瓶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烘干后称量瓶和试样的总质量/g。
1.6.2一NCO基团含量
采用二正丁胺.盐酸法测定游离一NcO的含量。精确称取2.5—3.5 g异氰酸酯样品(液体试样可用安培球采样)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无水甲苯溶解,用移液管量取20 mL 2 mol/L二正丁胺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15—30 min,加入70一100 mL无水异丙醇稀释试样,再加入O.5 mL 0.1%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5 moL/L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以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至15 s不消失为反应终点。以同样程序进行空白试验。按式(2)计算异氰酸酯含量。

1.6.3红外光谱
将样品乳液在聚四氟乙烯模板上制成薄膜,采用Nexus一870型Fvr-IR红外光谱仪测试,采样点32,分辨率4 cm-1。
1.6.4黏度
采用SNB一1数字显示黏度计测定乳液样品的黏度,采用2号转子,转速60 r/min,温度(25±2)℃。
1.6.5粒径
采用Mastersizer 2000E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乳液样品的粒径,操作温度为25℃。
1.6.6离心稳定性
采用800高速离心机,以3 000转/min,20 min的条件测试乳液稳定性。
1.6.7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牢度》测试,用GB/T 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
耐皂洗色牢度按GB/T 3921.1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
2.1.1 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的影响
聚醚多元醇的分子质量对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有较大影响。本试验先将不同分子质量的PEG和PPG分别在预聚阶段单独进行凝胶试验,预聚温度为55℃,加入催化剂,暂将尺值(一NCO与一0H物质的量之比)定为2.0,各预聚体凝胶时间见表1和表2。



由表l和表2可以看出,固定其它条件不变,聚醚多元醇的分子质量越小,预聚体发生凝胶的时间越短,越不利于聚氨酯的合成;而分子质量太大,预聚反应时间过长,耗时耗能,不利于扩大生产。综合考虑,本试验选择分子质量为1 000的聚醚多元醇。
2.1.2 R值的影响
R值影响固色剂乳液的稳定性和固色效果。合成不同月值的聚氨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见表3。

注:聚醚多元醇为PEGl000和PPGl000,比例为1:1,DMPA和MDEA用量分别为预聚体质量的3%和7.5%。
由表3可以看出,R值为1.5—2.4时,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离心稳定性较好,而当R值为2.6时,离心稳定性较差。这是因为当R值较小时,体系中的一NCO基团数量相对较少,发生副反应的几率较低,水性聚氨酯能很好地分散于水中,离心稳定性较好;而尺值较大时,在乳化阶段与水反应生成的聚脲较多,由于脲的强疏水性导致水性聚氨酯分散性较差,乳液的离心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沉淀。
R值对该聚氨酯固色剂黏度的影响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随尺值增大,固色剂乳液的黏度增加,R值达到2.0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随尺值增大,一NCO基团含量增多,与活泼氢反应生成的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和聚脲等极性基团大增。这些极性基团在水溶液中易与水及其它含有活泼氢的基团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增强,导致大分子的运动性下降,黏度增加,给使用造成不便。综合考虑稳定性和使用方便性,本试验R值定为2.2。
2.1.3 DMPA用量的影响
改变亲水扩链剂N,N一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用量(占预聚体的质量百分数),考查聚氨酯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和外观,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DMPA用量较少时,固色剂乳液的离心稳定性较差;随DMPA用量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变好,固色剂乳液外观的透明程度逐渐增大。根据双电层理论,DMPA属弱酸,其用量增加,体系中一COOH基团增多,而一c00H的电离常数E值只与温度有关,因Ka=Ca2,故电离度a增大,则ξ电位越高;羧基负离子含量增加,导致聚氨酯分子链间静电斥力增加,从而减弱分子链间的互相缠绕,乳液越稳定。
DMPA用量对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黏度和粒径的影响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随DMPA用量的增加,固色剂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黏度逐渐上升。其可能是DMPA用量增加,亲水基团羧基含量增加,导致水性聚氨酯大分子的亲水性增加,水化层变薄,自乳化后大分子的粒径变小;另一方面,粒径越小,粒子数越多,粒子问平均距离越小,意味着任何两个粒子进入相互吸引区的几率增加,位移困难,黏度增大。考虑DMPA用量过高会导致固色剂亲水性过大,不利于湿摩擦色牢度的提高,同时黏度过大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本试验DMPA用量定为3.40%。


2.2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性能
2.2.1红外光谱分析
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红外特征谱图见图3。

注:试样R值为2.2,聚醚多元醇为PEGl000和PPGl000,比例为1:1,MDEA和DMPA用量分别为预聚体质量的7.5%和3.40%。
由图3可以看出,在2 257 cm-1处无IPDI的一NCO基的吸收峰,说明游离的一NC0已经完全反应;1101.98 Cm-1处为典型的醚键谱带;3 346.82 cm-1处为N—H的伸缩振动峰,l 703.97 cm-1处为CO—NH中C一0的伸缩振动峰,1 500 cm-1为CO-NH中NH的变形振动峰,这三个峰都是聚氨酯中氨基甲酸酯的特征振动峰,说明合成的固色剂中确实有氨基甲酸酯生成。以上分析表明,合成的物质为聚醚型水性聚氨酯。
2.2.2 中和度对固色效果的影响
用三乙胺对DMPA中的一COOH进行中和,中和度(被三乙胺中和的一COOH量占总一COOH量的百分比)对固色效果的影响见表5。

注:试样与图3 同。
由表5可以看出,用三乙胺中和DMPA中的羧基,有助于提升固色效果,尤其是湿摩擦色牢度。这可能是因为在聚氨酯大分子链段上形成了类似于一(C2H5)3COON+H之类的功能性基团,提高了固色剂大分子与染料阴离子的结合能力,提升了固色效果。因此,中和度定为90%。
2.2.3一NCO预留量对固色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的合成过程中,采用NaHSO3封闭预留的一NcO基团,考察了一NCO预留量(即用于端封的一NcO占投料一NcO总量的百分比)对固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6。

由表6知,湿摩擦色牢度随着端封--N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多次水洗后,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高温焙烘后,解封释放出的--NCO可以与纤维素纤维织物上的一OH反应,使聚氨酯大分子与织物以共价键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湿摩擦色牢度。但用于端封一NC0预留量过多,会导致聚氨酯乳液不稳定。
综合考虑,一NCO预留量定为30%。
2.3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工艺的优化
2.3.1 固色剂用量的影响
在固色工艺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量对固色效果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随固色剂用量的增加,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以湿摩擦色牢度的提升最为明显,与未固色织物相比,提升幅度达l级以上。固色剂用量达80 g/L后,提升效果不再明显。因此,固色剂用量以80g/L为宜。
2.3.2焙烘温度的影响
焙烘温度对固色效果的影响见表8。



由表8可以看出,随焙烘温度的提高,色牢度提升效果明显。焙烘温度达到150℃后,各项色牢度几乎不再变化。焙烘温度过高,不仅可能会引起织物泛黄,而且会影响手感。因此,焙烘温度以150℃为宜。
2.3.3焙烘时问的影响
焙烘时间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见表9。

由表9可以看出,随着烘焙时间的增加,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有所提高,焙烘时间超过3 rain后,色牢度基本不变。这是因为固色剂大分子从纤维表面进入纤维内部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在烘焙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烘焙时间太短,固色剂大分子链与纤维大分子结合不充分,大部分仅附着在织物表面,易从织物上脱落而影响色牢度。因此,焙烘时间以3 min为宜。
综上,优化的合成固色剂的固色工艺为:二浸二轧(整理剂80 g/L,轧余率75%)一预烘(47℃×3 min)-焙烘(150℃×3 min)。
3 结论
(1)采用MDEA和DMPA为扩链剂,通过封闭一NCO基团,合成了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优化的合成工艺为:尺值2.2,聚醚多元醇PEGl000和PPGl000的比例为1:l,MDEA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7.5%,DMPA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3.40%,中和度为90%,用于端封的一NCO预留量为30%。
(2)活性染料染棉织物时采用优化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工艺:二浸二轧(整理剂80 g/L,轧余率75%)一预烘(47℃×3 min)一焙烘(150℃×3 min)。
(3)试验表明,本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可显著提高织物的色牢度。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