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
牦牛绒漂白工艺研究
佚名
2023/3/27
浏览数:696

牦牛绒漂白工艺研究

林 琳 沈淦清 

  我国山羊毛绒、驼毛绒、兔毛绒、牦牛毛绒等动物纤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其中山羊绒已成为毛织品的珍品,牦牛绒由于具有质轻、柔软、滑糯、弹性好和保暖性、吸湿性好等性能,制品高档华贵,与山羊绒性能近似,亦已被列为高档原料。但牦牛绒多为黑色、黑褐色,少有白色,只能染制深暗色,不利于染制出需要的鲜艳色泽或浅色,使其在纺织业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发应用这部分宝贵的资源,如何解决好牦牛绒脱色问题,就成为重要课题。

1 牦牛绒的天然色素和漂白理论
1.1 纤维结构
  牦牛绒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少数有点状髓质层,鳞片呈环状,包复在毛干上,开张角度较小,愈接近底部愈贴附在毛干上,鳞片边缘比较整齐光滑,覆盖间距离较大,毛干根尖差异较小故均匀。牦牛绒具有颜色是由于其皮质细胞壁中分布有色素颗粒,这些色素颗粒因为外披磷脂-甾醇双分子层膜,内部结构也含大量磷脂-甾醇双分子层膜,它们作为载体,色素物质镶嵌其上,再者因牦牛绒纤维结构紧密稳定,色素颗粒尺寸大,而且含量高,因而色素的稳定性较高,一般不易漂白[1]。
1.2 漂白理论
  在漂白体系中有催化剂存在时H2O2分解释放出具有活泼氧化作用成分,可使色素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颜色。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一些金属离子,其中损伤纤维最小、有效的色素漂白金属催化剂为Fe2+盐。鉴于色素中含有大量的二羧酸,因此Fe2+主要与色素结合,其次才能被角蛋白吸附,而且,Fe2+与色素之间的交键比与角蛋白之间的交键要强的多,因此如果在吸附处理后作必要的清洗,除去多余的Fe2+,则由于色素周围Fe2+的催化作用,使H2O2加速分解,放出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色素,从而既达到脱色的目的,又能使毛纤维不受到强烈的氧化损伤。

2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 原料
  ①国产分梳牦牛绒
  ②药剂:双氧水,硫酸亚铁,无水碳酸钠,金鱼洗涤灵,柠檬酸,焦磷酸钠,硫脲,氨水及漂白增强剂等。
2.2 漂白处理工艺流程
  洗涤脱脂--预媒处理--水洗--双氧水氧漂--硫脲还原漂--水洗
2.3 白度测定
  利用思维士(SRICI)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测定纤维白度,采用1986年CIE推荐的常用白度公式WS计算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3.1 预媒工艺的确定
3.1.1 预媒时FeSO4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Fe2+对H2O2漂白起催化作用,但Fe2+除了与色素形成螯合物外,同时还易被纤维表面所吸附,当其浓度过高时,多余的Fe2+促进了溶液中H2O2的分解消耗,故白度下降,同时还会损伤纤维,所以催化剂浓度不宜太高。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林 琳 沈淦清 

  我国山羊毛绒、驼毛绒、兔毛绒、牦牛毛绒等动物纤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其中山羊绒已成为毛织品的珍品,牦牛绒由于具有质轻、柔软、滑糯、弹性好和保暖性、吸湿性好等性能,制品高档华贵,与山羊绒性能近似,亦已被列为高档原料。但牦牛绒多为黑色、黑褐色,少有白色,只能染制深暗色,不利于染制出需要的鲜艳色泽或浅色,使其在纺织业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发应用这部分宝贵的资源,如何解决好牦牛绒脱色问题,就成为重要课题。

1 牦牛绒的天然色素和漂白理论
1.1 纤维结构
  牦牛绒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少数有点状髓质层,鳞片呈环状,包复在毛干上,开张角度较小,愈接近底部愈贴附在毛干上,鳞片边缘比较整齐光滑,覆盖间距离较大,毛干根尖差异较小故均匀。牦牛绒具有颜色是由于其皮质细胞壁中分布有色素颗粒,这些色素颗粒因为外披磷脂-甾醇双分子层膜,内部结构也含大量磷脂-甾醇双分子层膜,它们作为载体,色素物质镶嵌其上,再者因牦牛绒纤维结构紧密稳定,色素颗粒尺寸大,而且含量高,因而色素的稳定性较高,一般不易漂白[1]。
1.2 漂白理论
  在漂白体系中有催化剂存在时H2O2分解释放出具有活泼氧化作用成分,可使色素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颜色。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一些金属离子,其中损伤纤维最小、有效的色素漂白金属催化剂为Fe2+盐。鉴于色素中含有大量的二羧酸,因此Fe2+主要与色素结合,其次才能被角蛋白吸附,而且,Fe2+与色素之间的交键比与角蛋白之间的交键要强的多,因此如果在吸附处理后作必要的清洗,除去多余的Fe2+,则由于色素周围Fe2+的催化作用,使H2O2加速分解,放出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色素,从而既达到脱色的目的,又能使毛纤维不受到强烈的氧化损伤。

2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 原料
  ①国产分梳牦牛绒
  ②药剂:双氧水,硫酸亚铁,无水碳酸钠,金鱼洗涤灵,柠檬酸,焦磷酸钠,硫脲,氨水及漂白增强剂等。
2.2 漂白处理工艺流程
  洗涤脱脂--预媒处理--水洗--双氧水氧漂--硫脲还原漂--水洗
2.3 白度测定
  利用思维士(SRICI)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测定纤维白度,采用1986年CIE推荐的常用白度公式WS计算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3.1 预媒工艺的确定
3.1.1 预媒时FeSO4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Fe2+对H2O2漂白起催化作用,但Fe2+除了与色素形成螯合物外,同时还易被纤维表面所吸附,当其浓度过高时,多余的Fe2+促进了溶液中H2O2的分解消耗,故白度下降,同时还会损伤纤维,所以催化剂浓度不宜太高。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预媒时FeSO4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催化:FeSO4X g/L,柠檬酸2.6 g/L,pH=2.5~2.8,50℃,50 min
  氧漂:H2O22.7%,焦磷酸钠3.3 g/L,漂白增强剂2 g/L,初始pH=9~10(氨水调),50℃,50 min
  还原漂:硫脲4 g/L,pH=8~9(氨水调),50℃,30 min

3.1.2 预媒时柠檬酸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在强酸性条件下,Fe2+较稳定,因此在溶液中要加入酸性物质来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如表2所示,随柠檬酸浓度增大,白度渐次提高,但浓度太高易损伤纤维。
表2 预媒时柠檬酸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预媒:柠檬酸X g/L,其它同表1。
3.2 氧漂工艺确定
3.2.1 H2O2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如表3所示,随H2O2浓度提高白度也增加,但H2O2在破坏色素的同时,往往会使纤维受到损伤。实验过程中主观感觉随H2O2浓度增大,湿强度变化较明显,干强度变化不大,且漂白品的蓬松滑爽手感变差。因此有必要采用牺牲一些白度的漂白条件。
表3 H2O2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氧漂:H2O2 X%,其它同表1。
3.2.2 焦磷酸钠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漂白过程中,焦磷酸钠用作稳定剂,能抑制H2O2分解,使漂白慢慢进行从而使纤维损伤最小,获得最好的漂白效果。
  表4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以3.3 g/L为好。
表4 焦磷酸钠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氧漂:焦磷酸钠X g/L,其它同表1。
3.2.3 漂白增强剂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漂白增强剂较H2O2稳定,实际起到了延缓H2O2分解并维持H2O2浓度的作用,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漂白增强剂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氧漂:漂白增强剂X g/L,其它同表1。
  由表5可知,加入漂白增强剂后,样品的漂白白度要比不加时好得多,但用量超过2 g/L后,白度变化不大。


3.2.4 氧漂温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温度的具体影响如表6所示。
表6 氧漂温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氧漂:温度℃,其它同表1。
  在实验范围内随氧漂温度提高,白度提高,但蓬松感下降。综合考虑,以50℃为好。
3.2.5 氧漂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H2O2对毛纤维漂白的效果基本取决于它的分解速度,分解又受到pH值等因素的影响[2],结果如表7。
表7 氧漂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氧漂:pH=X-Y,其它同表1。
  随pH值增大,白度提高,主观感觉湿强下降较多,故初始pH值以9~10为好。
3.3 还原漂工艺的确定
  在处理液中未分解的H2O2可与加入的硫脲一起转化为强还原性的二氧化硫脲,可以此进行还原漂白,进一步改善毛纤维的蓬松性及漂白的不均匀性,总之,可减少最初H2O2的投入量。
表8 硫脲加入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工艺条件 还原漂:硫脲X g/L,其它同表1。
  结果显示,随硫脲加入量增加,白度渐次提高,超过4 g/L,白度提高有限,可选4 g/L。
  综上所述,可得出牦牛绒的最佳漂白工艺,如表9所示。
表9 牦牛绒漂白最佳工艺

4 结论
  ①预媒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否则Fe2+易被氧化成Fe3+,使白度下降。
  ②预媒和漂白之间的水洗非常重要,因为水洗可除去角蛋白上多余的铁离子,只留下与黑色素已结合的铁离子。
  ③在合理的氧化漂白的基础上再继之以还原漂白,可进一步提高漂白效果,并减少最初H2O2的投入量。
  ④本研究漂白设备简单,漂白剂经济,作用稳定可靠,效果持久,重现性好。
  ⑤本漂白工艺有利于提高牦牛绒的使用价值,对于其它有色毛类纤维,如驼绒、紫山羊绒等的漂白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