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整理
锦纶织物阻燃整理工艺优化研究
佚名
2022/1/25
浏览数:719

锦纶织物阻燃整理工艺优化研究

摘要:采用磷系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各因素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出锦纶织物阻燃整理优化工艺为阻燃剂200 g/L、助剂15 g/L、浸渍温度60℃×3 h。经整理的织物中甲醛含量0.43 mg/kg,且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有较好的阻燃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锦纶;织物;阻燃整理;阻燃性能;工艺设计;优选设计
    中图分类号:TS195.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2044(2012)02-0032-03
    锦纶燃烧时熔融滴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1],因此限制了其应用。普通阻燃锦纶织物采用卤素阻燃剂,虽然具有阻燃效果,但用于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容易释放有毒气体,使能见度降低,带来安全隐患。锦纶的活性较差,导致阻燃整理液无法渗入纤维内部,造成阻燃效果降低,耐洗度差[2]。采用磷酸酯类无卤素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具有耐久性。
    1·试验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和设备
    试验材料:乳化剂LF100、片碱、磷酸酯类阻燃剂、渗透剂(异丙醇)、锦纶66织物,织物经、纬密分别为75、160根/10 cm,面密度0.318 kg/m2。
    试验设备:电子天平、HH-S数显恒温水浴锅、垂直燃烧试验仪、西门子全自动洗衣机、焙烘箱、GDW/JB-0100型高低温热交变试验箱、GDYQ-201SY型纺织品甲醛测定仪。
    1.2阻燃整理工艺流程
    配制阻燃液→浸渍(浴比1∶10)→脱水(8 min)→烘干(70℃×30 min)→性能测试。
    1.3测试
    1.3.1阻燃性能测试
    采用垂直法,参照标准GB/T 8745《纺织品燃烧性能织物表面燃烧时间的测定(ISO 10047-1993,IDT)》。
    1.3.2耐洗性能测试
    引用GB/T 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ISO 6330:2000)》[3]。
    2·试验机理
    磷酸酯类阻燃剂燃烧时生成的偏磷酸可形成稳定的多聚体,覆盖于材料表面,隔绝氧气和可燃物。另外,在燃烧过程中能促进有机物质转化为碳(元素碳),就减少了易燃性含碳气体的形成。碳还阻止了氧及热进入被燃烧的物体,以此来保持物体不致燃烧。
    在阻燃整理工艺中,阻燃剂是决定阻燃效果的重要因素,阻燃剂用量越大,织物阻燃效果越好。渗透剂可以促进整理剂均匀分散地渗透至纤维内部,提高阻燃剂的固着率。为了使阻燃剂迅速和纤维大分子反应,浸渍温度对反应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浸渍温度高、时间长,可以加快整理剂扩散至纤维内部,使反应充分进行。当然,浸渍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纤维毛细管的扩张和交联反应是有限度的,而且也应该考虑能耗与实际生产效率。因此在整理工艺中探讨阻燃剂用量、渗透剂用量、浸渍温度与时间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很有必要,也是优化工艺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3·试验部分与结果分析
    3.1单因子分析
    3.1.1阻燃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工艺参数:渗透剂异丙醇用量15 g/L,浴比1∶10,浸渍条件60℃×2 h,阻燃剂用量X g/L。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停留在织物内的磷元素也增加,阻燃性能随之提高,但阻燃剂用量增加到250 g/L后阻燃效果反而下降。这是因为一部分阻燃剂没有很好地结合到织物上去,造成了实际阻燃剂含量的减少;另外,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虽然可起到固相和气相阻燃作用,但是由于阻燃剂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会反馈到织物中去,加剧纤维的融入分解,造成阻燃性能的降低[4]。
    3.1.2渗透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工艺参数:阻燃剂200 g/L,浸渍60℃×2 h,浴比1∶10,渗透剂用量X g/L。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渗透剂用量的增加,阻燃性能也随之提高,但当渗透剂用量达到20 g/L时,阻燃性能几乎不再提高。
    3.1.3浸渍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工艺参数:阻燃剂200 g/L,渗透剂15 g/L,浸渍条件X℃×2 h,温度对阻燃性能的影响见表3;阻燃剂200 g/L,渗透剂15 g/L,浸渍条件60℃×X h,浸渍时间对阻燃性能的影响见表4。
             
    由表3知,随着浸渍温度的提高,阻燃性能也相应地提高。由表4可以得到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阻燃性能也会增强,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增强效果并不明显。
    3.2正交试验分析
    通过多次不同的阻燃剂用量、助剂用量、浸渍温度与时间单因子试验探索后,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阻燃性能的4种主要因素:阻燃剂用量、助剂用量、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进行讨论。正交表选用L9(34),各因子与水平见表5,指标测试结果见表6。试验结果的正交分析表见表7
    由表7对试验结果的正交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对平均余焰时间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阻燃剂用量>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助剂用量;对平均滴焰时间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渍时间>阻燃剂用量=浸渍温度>助剂用量;对平均燃烧长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阻燃剂用量>助剂用量>浸渍时间>浸渍温度。
    对各个指标的综合平衡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阻燃剂用量,其次是浸渍时间,然后是浸渍温度,最后是助剂用量。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阻燃剂用量200 g/L;助剂用量15 g/L,浸渍60℃×3 h。
    在最优整理工艺条件下,所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测得:平均余焰时间6.5 s,平均滴焰时间3 s,平均燃烧长度5.85 cm,各项阻燃性能指标都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平均余焰时间<15 s,平均滴焰时间<5 s,平均燃烧长度<20.3 cm)。测试最佳整理工艺整理后的织物甲醛含量为0.43 mg/kg。所以经过阻燃整理的黏扣带甲醛含量远远低于相关规定标准(婴幼儿类服装<20 mg/kg,成人服装≤75 mg/kg)[5],符合纺织品后整理的生态环保要求。
    4·结语
    通过单项因子试验得出:阻燃性能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助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浸渍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会使阻燃性能相应提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阻燃剂用量,其次是浸渍时间,然后是浸渍温度,最后是助剂用量;最优优整理工艺为阻燃剂200 g/L,渗透剂15 g/L,浸渍60℃×3 h。测得整理后织物甲醛含量0.43 mg/kg,符合纺织品后整理的生态环保要求。水洗15次后,其阻燃性能仍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毛如增.超细氢氧化镁阻粉体表面改性研究[J].粉体加工与处理,2007(1):29-32.
[2]佘文骊.硅烷偶联剂封端改性水性聚氨酷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8,17(6):10-15.
[3]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GB/T 8629—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56-62.
[4]焦晓宁,刘建勇.非织造布后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陈芸.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J].认证技术,2009(2):23-24.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