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助剂
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验
中华印染网
2023/10/20
浏览数:1248

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验

[摘要]GB/T 17592—2006在内容上增加了对涤纶产品的前处理方法,但是对于涤纶混纺织物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前处理方法。鉴于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本文对涤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进行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禁用偶氮染料检验 从日常检验工作实际情况看,涤纶混纺织物在纺织品偶氮检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但如何对涤纶混纺织物进行前处理,2006年12月发布的GB/T 17592—

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中未陈述[1]。因此,探索涤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操作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试验部分

1.仪器和试剂

GC-MS(6890N-5975B,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水浴振荡器(HZS-HA,哈尔滨市东明医疗仪器厂);数显电热套(北京中伟业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99,上海振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真空抽气泵;离心机(Anke TDL-50B,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混匀器(江苏海门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

司);超声波清洗器(KH-5200B,昆山禾剑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S,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硅藻土柱(LOT 26.296,MACHEREY-NAGEL);氢氧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柠檬酸(分析纯,天津优尼莱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保险粉(分

析纯,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二甲苯(色谱纯,天津基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HPLC,Fisher Scientific);乙醚(分析纯,北京世纪红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试验方法

(1)非涤纶织物

从剪碎的试样混合样中称取1.0 g(精确至0.01g)放入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5 mL柠檬酸钠缓冲溶液,放入(70±2)℃的超声波浴中处理约30 min,

之后再加入3.0 mL连二亚硫酸的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振摇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 min,还原后2 min内冷却到室温。

(2)涤纶织物

从剪碎的混合样中称取1.0 g(精确至0.01g),用无色纱线扎紧,在萃取装置的蒸汽室内垂直放置。加入25 mL氯苯抽提30 min(或用二甲苯抽提45 min)。所得抽提液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45℃~60℃去除溶剂,剩余的残余物用2 mL甲醇转移到反应器中。被转移的残余物参照非涤纶织物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操作。

二、结果与讨论

1.涤纶混纺织物目前存在的一些前处理方法GB/T 17592—2006包含了一般织物的前处理和聚酯纤维试样的前处理过程,但对于该种织物的前处理方法,标准中未进行陈述。有文献[2]对此作过相应报道:对于可拆分的织物,将织物拆分后分别按照被拆分织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前处理方法。而对于不可拆分的织物,有人提出用75%硫酸先将棉组分去除,再对剩余涤纶部分回流萃取。至于75%硫酸是否会造成涤纶褪色进而影响染料检测,暂无试验数据证明。日常检测中对混纺织物进行拆分不是简单的事情,同时对于用硫酸进行溶解也无数据证明。还有的检测机构根据涤纶占总面料的比例决定是否采用抽提的前处理方法,如涤纶所占总面料比例超过30%,则使用涤纶的前处理方法。但是根据涤纶所占比例而界定是否用涤纶前处理方法,尚未有人给出详尽的科学的试验结果。为此,笔

者对涤纶混纺织物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2.涤纶前处理方法对非涤纶织物的影响

面料1(成分,棉)

(1)采用非涤纶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其前沿中3,3—二甲氧基联苯胺超标。

(2)对该面料采用涤纶前处理方法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不含有3,3—二甲氧基联苯胺。

面料2(成分,毛)

(1)采用非涤纶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氨基联苯超标。

(2)对该面料采取涤纶前处理方法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不含有4—氨基联苯。

3.两种方法合并的前处理方法对非涤纶织物的影响

面料1:称取1.0 g面料(精确至0.01 g),首先采用涤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抽提完毕后,用少量甲醇浸泡冷却织物试样,使得织物上残留的二甲苯与甲醇互溶,重复此操作3次,并把每次获得的液体与抽提后的二甲苯溶液混合,之后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于45—60℃去除溶剂,得到少量残余物。这个残余物

用2 mL的甲醇转移到反应器中,把经过抽提的织物试样剪碎后也转移至该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中加入15 mL预热到(70±2)℃的缓冲溶液,将反应器放入(70±2)℃的超声波浴中处理约30 min,之后加入3.0 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振摇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 min,还原后2 min内冷却到室温,再经过萃取浓缩上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面料1采用合并的前处理方法与用非涤纶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甲苯高温萃取未对该面料上的染料造成破坏。

面料2:按上述合并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操作,该面料经检测,发现其中4—氨基联苯超标,但其结果与用非涤纶前处理方法检测出的结果相差较大。说明用涤纶的抽提方法对该织物上的染料造成了破坏。

参考新颁布的GB/T 17592—2006标准和上述的前处理方法所提供的结果来看,含涤纶的混纺织物单独采用不抽提或抽提的前处理方法都不合适。采用不抽提的方法,涤纶中可能存在的偶氮物质提取不出;采用抽提方法,非涤纶中偶氮物质检测不到;而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前处理进行操作,对有些染料可以,但对某些染料却不适合,故该方法不具有广泛意义。

4.涤纶混纺样品的分析

以毛、粘、涤混纺的面料为例,针对该面料中检出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经过抽提方法和非抽提方法获得的不同的结果如表1所示。



三、总结

笔者认为,最好根据织物的性质,分别采用涤纶与非涤纶的方法进行检测,即混纺的含涤纶织物,既用涤纶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检测,也用非涤纶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参考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的结果,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织物因染色牢度的不同而造成检测差异。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

1.保险粉还原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偶氮染料检测结果,配好后的保险粉溶液放置不到5 min就出现了明显的损失[3]。在实际操作中,保险粉最好即用即配。

2.经乙醚定容后的标准溶液或者是暂时不分析的样液,放置冰箱中深冷冻保存后,体积会因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而变小。如果把这样的液体从冰箱拿出后直接进行梯度稀释或者测定,势必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故而,应将深冷冻后体积变小的样液放在室温下回温至室温,使其体积恢复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参考文献:

[1]GB/T 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

[2]康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纤检,2005(8):24-25.

[3]傅科杰,杨力生,吴刚等.提高AZO检测准确度的实践问题探讨[J].丝绸,2005(9):50-52.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