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合成
面料的视觉遮蔽效果评价方法
佚名
2023/2/10
浏览数:1878

面料的视觉遮蔽效果评价方法

摘要:面料的视觉遮蔽性取决于环境光源配置和织物对光波的吸收与反射特性,与织物结构参数和纤维材料的反射结构有关。提高纤维中的光线反射和散射比例、增加纤维间的光线反射机会以及设置弯曲的纱线间孔眼,对获得良好的视觉遮蔽性能有积极效果。现有测试方法有透光率测试、雾度测试、透光性测试、透明度测试、不透明度测试、遮盖力测试、能见度测试等源于塑料、纸张、涂料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以及专门为织物的视觉遮蔽性能设计的基于灰卡和基于专制样卡的评判方法,可实际应用。但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之处。

  关键词:纺织品;视觉遮蔽性;测试方法;评价指标

  1引言

  纺织品最原始的作用为“御寒、蔽体”。所谓“御寒”即为纺织品的保暖功能;所谓“蔽体”就是人们对纺织品提出的视觉遮蔽要求,或称之为防透要求。因此,纺织品的视觉遮蔽性是人们对纺织品提出的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之一。一般人群在公众场合均要求服装有较好的防透效果。在礼仪场合、特别是职业群体,对服装的视觉遮蔽性有更高的要求。通常厚重深色服装不大会存在视觉遮蔽性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夏季使用的轻薄型、特别是浅色织物,普遍存在暴露内衣或人体轮廓特征的现象,有碍观瞻。目前已经有一些职业服装实现了良好的视觉遮蔽效果,例如海军的白色常服和礼服,已研发了具有防透视效果的面料装备部队,并推广应用到了薄型西服面料。但是,在面料的视觉遮蔽效果的测试评价方法方面,尚未建立理想的方法。本文在论述视觉遮蔽服装的设计要点和影响因素、面料视觉遮蔽效果评判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并对比了现有测试方法,并建立了简捷可行的评判方法。还指出了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2织物视觉遮蔽效果的基本概念

  织物的视觉遮蔽效果,是指织物的蔽体效果,即防止人眼透过面料看到人体或内衣的性能。视觉遮蔽效果是人眼的一种视知觉,它是由环境光波照射到被观察者的服装和人体组成的系统后,光线经反射、吸收等衰减后入射到面料背面的人体或内衣上,再反射出来,经过该面料的再次或二次反射、吸收等衰减后,入射到观察者的视网膜细胞上产生电信号,并经神经传导到大脑,使观察者感受到的一种视知觉。

  显然,如果反映面料背面的人体或内衣特征的光学信号强度足够小,小到视网膜细胞(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不可觉察,则该面料将具有足够的视觉屏蔽效果;如果反映面料背面的人体或内衣特征的光学信号强度足够、而面积小到到视网膜细胞不可分辨,则该面料也将具有足够的视觉屏蔽效果;即使反映面料背面的人体或内衣特征的光学信号的强度足够大、尺寸也达到可以被视细胞分辨,但如果与面料正面的反射光强度相比,会被反射光强度所压制,即没有足够的对比度,则该面料也将具有良好的视觉遮蔽效果。

  由此还可以看出,视觉遮蔽效果与面料的光波透射性能有关,但是并不完全取决于面料的光波能量的透通能力,还与成像能力有关,一切影响成像能力的因素也将影响面料的视觉遮蔽性能。

  3影响织物视觉遮蔽效果的因素

  影响织物视觉遮蔽效果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面料结构性能因素两个方面[1-2]。

  对于环境因素(外因)而言,首先,与环境的照度及分布有关。如果在织物外表面配置较强的光源,则织物外表面反射光强会很强,而入射到织物内表面并到达人体或内衣、再反射出来(途中还经过织物的多层次反射和吸收)的光强通常不会超过直接在织物外表面反射的光强,从而外表面反射光可以对携带人体或内衣特征的光学信号进行干扰或压制,导致人眼看不清人体或内衣特征,使面料具有较好的防透效果。光源的强度越高、离织物的间距越短,视觉遮蔽效果也就越好。宾馆窗帘外配置一个灯,使之照射到窗帘上,就起到使行人不易看清房间内景象的效果。其次,如果在织物内表面配置光源、且光源越强、光源距被观察物的间距越短、且织物距被观察物的间距也越短,则被观察物越易暴露,即面料的视觉遮蔽效果越差。



$False$
              

欢迎留言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