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废旧化纤纺织品可再生循环!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成果发布
中国纺织网
2018/4/29
浏览数:278 (从2018年5月开始统计)

  4月27日下午,“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周翔、孙晋良、俞建勇,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领导,循环再生行业代表性企业及媒体代表共计60余人参会。蒋士成院士主持会议。

  王元晶副巡视员代表工程院做会议致辞。她强调,召开“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旨在搭建平台,交流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工程院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用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用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她希望通过本次成果汇报交流,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对工程院的咨询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会上,蒋士成院士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及有关工作情况。2017年中国工程院设立了“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纺织领域的院士牵头,依托东华大学,并邀请相关高校院所、代表性企业的专家等40余人参与研究。项目研究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瓶颈、发展特征以及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的重点任务、重大专项建议,以及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回收、循环、评价及应用等系统,明确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模式和专项建议。项目形成了研究报告1份,提交了院士建议1份。

  项目秘书长王华平教授做项目研究成果汇报。据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我国是世界化纤生产与应用大国,2016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44万吨,占到全球化纤总量的69.4%,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5420万吨,其中化纤占到84.23%,居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废旧制品处理问题也愈来愈迫切。据估计,到“十三五”末,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可达近2亿吨。同时我国化纤行业对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大,且近50%的原料有进口依赖性。而废旧化纤制品被当作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简单处理,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据统计,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我国GDP总值的15%,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自“十二五”以来,由于国家层面对化纤再生利用支撑力度的大幅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再生行业的创新研发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并切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化再生技术,经济社会效应明显,在国际再生市场的话语权正在快速提升。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及其产品开发技术起步较晚,在行业整体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度方面和国外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循环再生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回收种类少,总量低、产能分散;再生制品品质低,应用受限;回收产业体系不健全,综合利用难。

  针对中国循环再生行业面临的问题,项目组对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构建废旧纺织品现代化回收物流体系:在国家发改委协调下,联合地方政府及专业结构,建立废旧纺织品物流技术与装备采购清单,以政府专项补贴形式,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管理运营有序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物流产业链,以现代化回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循序推进智能回收箱、专业物流车、集散管理站建设,建成200公里回收经济圈,实现回收物流网络系统的全覆盖。(2)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集聚及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协同作用和规模效应,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形成辐射带动,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实现快速推进。(3)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产学研用创新与展示平台:建议国家设立专项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及人才平台建设,加速化纤再生基础研究的深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

  会上,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代表分别从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化、循环再生技术与废旧纺织品高质化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成果介绍。

  与会相关部门领导及行业专家就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座谈交流。会议最后,与会代表对于工程院的咨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管理、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作者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公司)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