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助剂论坛 >> 染整技术交流

发表新帖子
【转载】染整生产中疑难问题解答
阅读 530      回复 0
楼主 董凡 发送消息    2012/5/15 10:54:54

问一:在制订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时,人们常说:工艺处方要合理,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请问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是怎样产生的?两者有何主要区别?在前处理工艺中哪些工序容易产生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如何防止?

答: 在传统棉织物前处理工艺中,包括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漂白等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如果不遵守这些操作要求和注 意事项,那么每一工序都将产生各种疵病,包括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例如在原布准备中,对坯布中稀纬过大未加重视,则将在烧毛中造成坯布烧坏,甚至引起 火灾。坯布中夹有铁屑、铜片等重金属离子未被发现,则在漂白时容易造成破洞等。

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多发生在各种漂白剂的漂白工艺中和酸 退浆或酸、碱退浆工序以及煮练后酸洗、漂白后吃酸等工序中。因此,在这些工序中都要合理制订技术要求。例如双氧水漂白时,要根据不同漂白工艺,合理掌握双 氧水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以及稳定剂的选择和浓度。又如次氯酸钠漂白时,漂白后要脱氯。有人用还原剂脱氯;有人用过氧化氢脱氯;有人用酸洗脱氯。用硫 酸脱氯可使布上残留次氯酸钠分解,而且还有进一步漂白作用,提高白度。但硫酸的用量要控制好,否则强调提高白度,硫酸用量超过2g/L以上时,则棉纤维素 将产生水解纤维素。

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的主要区别是:棉纤维素经氧化剂作用后,形成与原纤维素性质不同的产物称为氧化纤维素。纤维素与 氧化剂作用后,从元素组成来看,纤维素中的碳、氢、氧经剧烈氧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来看,纤维素的氧化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基环 上的三个羟基,也能发生在纤维素大分子末端的潜在醛基上,以及在氧桥或大分子的基环上氧化而生成过氧化物。

棉纤维素经酸作用后,能使纤维素 长链分子中的甙键发生断裂。纤维素的聚合度降低,易造成纤维脆损。这种由于酸的作用而受到一定程度水解的纤维素称为水解纤维素。纤维素大分子甙键产生酸水 解的主要原因是氢离子起催化作用。影响酸对纤维素水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时间、酸的种类和浓度。最终纤维素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由上可 知,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的主要区别是:棉纤维素遇酸会产生水解作用,纤维大分子葡萄糖剩基间以1.4甙键连接,甙键对酸十分敏感。在水解过程 中,1.4甙键断裂,并在断裂处与水分子结合,其时大分子中第一个碳原子生成隐式(半缩醛式)醛基,而位于大分子末端基环上的第四个碳原子则生成羟基。当 纤维大分子结构中所有甙键断裂时便生成葡萄糖。纤维素水解后生成水解纤维素,此时纤维素聚合度下降、强力也随之下降。而棉纤维素受氧化剂作用后产生氧化纤 维素,产生氧化纤维素后,一般只在葡萄糖环上发生断裂。按理说纤维的强度及纤维素铜氨溶液的粘度,不致于严重降低。但在实际情况下,有时候纤维素铜氨溶液 粘度发生显著下降而强力变化不大,但经高温和碱处理后便发生严重降强,这种现象称之为纤维的潜在损伤。

那么,双氧水漂白时又怎样产生氧化纤 维素呢?我们知道双氧水本身是弱酸性,加入微量的酸能使它稳定,遇碱则极易分解,双氧水分解不仅与pH值有关,而且与工作液中存在重金属离子有关,与双氧 水浓度、漂白时温度等因素有关。在双氧水漂白时,在烧碱浓度过高或催化剂铜,铁离子存在下,双氧水能进一步分解而产生—OOH和O2等物质。O2的产生不 仅使双氧水失去漂白作用、增加H2O2的消耗,而且在高温氧化下,将使纤维素产生还原氧化纤维素和酸性氧化纤维素。所以,各种漂白剂在实施漂白工艺时,都 要合理、严格制订工艺条件及工艺要求,使既能达到满意的白度和去杂效果,又能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使纤维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 样,在棉布前处理工艺中,如需要采用酸退浆或酸、碱退浆以及煮练后酸洗或漂白后吃酸等,都要控制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温度,防止产生水解纤维素而使纤维强 力下降。在所有酸类中,无机酸对棉纤维的损伤要大于有机酸。除酸类外,一些酸性盐类如硫酸铝水溶液,也能使纤维损伤,应予重视。

上面谈到的潜在损伤,这种损伤有时还能反映到其它工艺中。例如棉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时。在加碱固色时,若在60℃碱液中停留时间过长,则发现纤维素有降强现象。另外,在筒子纱染色时。

若 采用漂底纱染色,而漂白纱已发生酸性氧化纤维素,也就是已产生潜在损伤,此时筒子纱将出现内、外层色差。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的唯一方法与双氧 水浓度、漂白时温度等因素有关。在双氧水漂白时,在烧碱浓度过高或催化剂铜,铁离子存在下,双氧水能进一步分解而产生—OOH和O2等物质。

O2 的产生不仅使双氧水失去漂白作用、增加H2O2的消耗,而且在高温氧化下,将使纤维素产生还原氧化纤维素和酸性氧化纤维素。所以,各种漂白剂在实施漂白工 艺时,都要合理、严格制订工艺条件及工艺要求,使既能达到满意的白度和去杂效果,又能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使纤维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 样,在棉布前处理工艺中,如需要采用酸退浆或酸、碱退浆以及煮练后酸洗或漂白后吃酸等,都要控制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温度,防止产生水解纤维素而使纤维强 力下降。在所有酸类中,无机酸对棉纤维的损伤要大于有机酸。除酸类外,一些酸性盐类如硫酸铝水溶液,也能使纤维损伤,应予重视。

上面谈到的潜在损伤,这种损伤有时还能反映到其它工艺中。例如棉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时。在加碱固色时,若在60℃碱液中停留时间过长,则发现纤维素有降强现象。另外,在筒子纱染色时。

若采用漂底纱染色,而漂白纱已发生酸性氧化纤维素,也就是已产生潜在损伤,此时筒子纱将出现内、外层色差。

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宜。漂液浓度可根据织物含杂情况和白度要求,结合漂白方法而不同,如轧漂可采用1~3g/L,时间30min(轧堆)。一般讲,漂白时间短,达不到白度要求,时间过长,易使纤维聚合度下降。

在 双氧水漂白工艺中,同样控制好漂液pH、浓度、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常规双氧水漂白时一般控制浓度2~6g/L(以100%计)、pH 10~11、温度90~100℃、时间60mim。但要根据不同工艺决定,如冷堆漂白时,双氧水浓度可提高8~10g/L以上,温度30~40℃、时间 24h。近年来双氧水漂白有用高温高压汽蒸法,温度为130~140℃、汽蒸时间1~2min即可。

总之,在棉织物前处理工艺中为防止产生氧化纤维素和水解纤维素,一定要严格按工艺条件、遵守操作规程。建立科学合理体制,对前处理各工序的半制品要加强内在质量的检查、白度的检测、纤维强力的变化、工作液浓度的测定、溶液中pH测定。退浆、煮练、漂白前后的聚合度变化等。

问二:腈纶纤维染色时,用氯化稀土作预处理后,是否还要加1227匀染剂?为什么?

答: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腈纶纤维在玻璃化温度(湿态75~85℃)以上时,染料能迅速上染纤维。

为 了防止因上染速率过快而产生染色不匀。因此,除严格控制升温外,还应加入缓染剂。常用的缓染剂有阳离子型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它能和阳 离子染料在腈纶纤维上争夺染座,从而减慢了阳离子染料的上染速率而达到匀染。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最终阳离子染料全部上染纤维。


 

氯 化稀土能与腈纶纤维上的—COOH形成络合物。用于阳离子染料在腈纶纤维染色中,可防止高温区上染速率过快而造成染色不匀,稀土与1227匀染剂具有同样 性能,因此可替代1227匀染剂和元明粉,同时还提高上染率。因此,腈纶纤维用氯化稀土预处理后,染色时可不加1227缓染剂。如果用氯化稀土,又加 1227缓染剂,非但对匀染效果不利,相反由于缓染剂用量过多,游离的稀土离子与染料在溶液中会生成溶解度较低的螯合物,影响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使上染率 下降,同时影响染色牢度。